ABC小说>军事历史>兴唐>第十五章 为问花何在(三)
启禀太后,我们来是有一件事进谏的。”

“嗣儿,你也会进谏了,说来听听。”武则天开心地说道。

“太后,太子已经登基为帝,侄儿以及与诸位兄弟作为外戚,心中又喜又惊。”

武则天更来了兴趣,问道:“惊是何处,喜是何指?”

“古今往来,外戚的下场,无非有二,第一是大富大贵,依据宗室享受荣华富贵。第二个结果却不是很好,往往招惹君王动怒,动辄灭族。这是侄儿惊的地方。喜的地方是大唐后继有人,太子在太后与太上皇的教导下,终于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但我们内心却不安,特别是新帝登基,东宫之中所有妃嫔没有加封,怕皇帝心中幽怨。他日皇帝因此生气,武家的下场……我们共同进谏,恳请太后与太上皇册封东宫妃嫔。”

“这是谁的主意,说”武则天听完后,脸sè一变,厉声道。

这中间的关健,休想瞒住武则天的。

“是侄儿的主意,”武三思老实地答道。

“为什么那么急”

“侄儿也是为家族着想,侄儿的家族,同样是太后的娘家。太后,容侄儿进谏一句,对我们兄弟数人,虎视眈眈的大臣太多,不得不未雨绸缪。再说不册封东宫,民间也有议论。”

武则天思付起来。

对武家,她感情并不深,若不是贺兰敏之不争气,都未必能将武家这群子弟重新召回京城。不过召回来后,武则天也得到了一些好处。经过她霹雳手段后,这些侄子再不敢象自己那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那样,慢待于她。有时候,还能替她办许多事。

可是小时候悲惨的生活环境,让她心里还有一些yin影,因此在继续观察。若是值得扶持,她年龄不算太高,身体又健康,很多事,她没有本领办到的,但想保住武家,却有无数种方法。并不急。

但武三思一句,民间也有议论,却击中了她的心扉,想了想道:“李首成,去到东宫,将皇帝请来。”

“喏。”

过了一会儿,李威被带到上阳宫。看着这一群诸武,眼中有些惊疑。武则天让他坐下。然后说道:“弘儿,你的几位外家兄弟向本宫央请,册封你的妻妾。”

“册封东宫?”

“是啊,你现在好歹已经继承大统,东宫的几个妻妾,再沿用东宫的封号,不大适合了。”

李威狐疑地看着诸武,不是穿越人士,在母亲低调处理下,也许能忽视诸武的力量。历史诸武有多暴虐,自己是清楚的,特别是武承嗣与武三思二人。他们居然会安好心?

忽然顿悟过来,册封自己东宫,必然要立皇后与两个以上的夫人,那么连娘家人也要册封的。可是东宫几个nv子当中,娘家有什么人值得起用?裴雨荷四个哥哥,自己是见过的,才智只是中庸,杨敏的大哥才能也不算高,韦月的哥哥与父亲,同样不算才华出众。要么数来数去,只有徐俪那个正在国子监读书的弟弟,稍稍有些才能。

但东宫与新外戚的册封,等于主动打破这种平衡,加封诸武,则成为必然。

这笔账似乎怎么算怎么不划来。

想到这里,立即道:“母后,儿臣认为不妥。如今儿臣只是跟随父皇母后,在学习处理朝政,许多方面还要父皇母后匡扶指正。再说,父皇母后健在,儿臣登基为帝,已是越制,再册封东宫,即便母后同意,儿臣心里也难安。”

“唉,你越来越猾头了。”

不猾头,能在你老人家手里面讨生活吗?可表面还是诚惶诚恐地说道:“儿臣那敢。”

武则天将这句话当作了耳边风,道:“本宫也觉得不妥。”

“母后英明。”

“本宫那有你英明?”

“儿臣偶尔有那么一两丝英明,也是母后指导的。可不敢与母后相比,母后的智慧,儿臣一生也休想及十之一二。”

“你不要耍嘴皮子,说正事。”

“喏。”

“虽然不妥,可是百姓不知,会有许多议论,说你父皇与本宫,对你刻薄。所以此事必须要议,你回去后写一个草拟呈给本宫。”<


状态提示:第十五章 为问花何在(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