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买宋>第八十三章 弱宋还是大宋?
,可以说这是有宋一朝三百多年的大宪章,也是同时代世界各国中最开明的大宪章,它从根本的制度上确保了宋朝所以成为中国文明的最高峰。

宋代是真正的士大夫时代,也即是文人口中称道而身行之的时代。

庙堂之上,君臣争论不已;江湖之中,书生指点江山。

试问哪朝哪代,文人有这等身份和地位?

朝堂之上,包拯吐沫横飞,仁宗皇帝不得不以绢试脸,而老包却只当不见,仍然在慷慨陈词;江湖之上,范仲淹妙笔生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一段说宋的评价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有宋一代,虽然武将不行,但却是中国知识分子活得最滋润的时期,这不能说是好,但也算有舍有得吧,是非功过,只能交由后人评说。

当然,不得不说,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政治上有理想、文化上有创新、道德上有追求、生活上有保障的社会。

我们不否认宋代有政治斗争,但政治斗争往往只是政见的不同,虽然有党同伐异,但没有从ròu_tǐ上消灭,最多是贬谪。

像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苏轼几人虽然政见上不同,但私谊却还不算。

欧阳修死后,给予欧阳修评价最高的,不是他的党内同志,而是政敌王安石。

可见那是一个君子时代,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名人都出现仁宗朝(唐宋八大家有六大家在同时出现),绝非偶然,是适宜的政治政治环境孕育的果实。

中国历史上的比较成熟的政党政治,就是这一时期典型的政治现象。

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党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党轮流执政近百年,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奇迹。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这里提出的是政党,而不是历史上人们常常批评的朋党。

中国历史有很多朝代,都存在大臣之间拉帮结伙,互相倾扎,为祸国家社稷的情况。

欧阳修对此有过论述:“君子同道,小人同利”,历史上的朋党,往往纯粹为了利益而相互勾结,互为依托。

政党则不一样,虽然他们之间存在利益,但重要的,是他们有理想、有诉求,并希望有机会实现这种道义。

套用现在的话,就是政党首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具体而现实的目标,有纲领、有组织、有领袖。

这些现实时髦的东西,早在仁宗时代就实施了,虽然效果不好,最后未能挽救北宗的败亡,但其作为政治制度的先进性,却不能忽视,更不能抹煞。

纵观宋以前的各主要朝代,各有弊端。

汉自始至终,未脱离过外戚之祸,这个王朝的一开始就没有开个限头,吕后当权,差点干掉刘氏江山。

最终,它还是亡在外戚上。

除了外戚之外,汉还搞了诸王分封,结果也差点坏了大事,汉以后的西晋,就毁在诸王分封上。

八王之乱,结束了西晋的统治,也开始了中原地区的首次外族治权。

唐朝似乎重武轻文,地方官员都委以军政大权,人权、财权、治权都在各藩镇,结果尾大不掉。

为了扩张,重用北方蛮族,类同于罗马帝国用蛮人当兵替自家打仗,可结果如何?

与罗马帝国的下场很相似。在极盛期就发生了安史之乱,蛮人攻占了两京,并且丢失了所有扩张的版图,西域、蒙古、自家的河西走廊,甚至河北(河北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逆向的蛮族化),首都几次被攻陷,完全是一个分裂的局面。

自唐德宗后,中央政府已经名存实亡,很象春秋时代的周王,地方诸侯想到你了,就给点,想利用你了,就送点。

由于唐朝中央政府没有对各地进行有效地管治,造成军阀混战。

中原地区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空前削弱。

北方蛮族趁机侵入中原,并不断蚕食领土。

到朱温代唐时,中原已经成了汉族与蛮族杂居的严重现实。

契丹人及其它蛮族趁机成了自己


状态提示:第八十三章 弱宋还是大宋?--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