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瑜, 你今天帮我割一天的牛草吧。”吃过早饭,姜瑜刚放下筷子就被冯三娘给叫住了。

姜瑜看着她, 淡淡地提醒:“我没记错的话,这是周建英的活。”

冯三娘理所当然地说:“她不舒服, 去了她姑姑家,这几天秋收,我忙不过来,你先割两天吧!”

很好, 一句话的功夫就由割一天草变成了割两天, 这么下去,要不了几天应该就会变成“以后你下课的时候顺便去割一背篓草回来”, 连借口她都替冯三娘想好了,她下课早,时间多。

既然大家都推来推去,谁都不想割草, 那这活儿也别做了。

姜瑜黑睃睃的眼睛看着冯三娘:“好。”

她这么干脆地答应了, 冯三娘应该高兴才对的,可不知为何,看着姜瑜黑得仿佛能浸出水来的眼睛,冯三娘心里总有种不大妙的感觉。

她扯了扯嘴角,打起了柔情牌:“小瑜,现在家里这样, 你也看到了, 建设受了伤, 你又把一挑谷子掉进了池塘里,咱们家今年的工分肯定很低,能多挣一点就多挣一点……”

“我每个月发的粮,够我吃两顿了!”姜瑜打断了她的喋喋不休,提醒冯三娘一个事实,这个家里,她从来不是吃白食的那一个。

冯三娘很尴尬,讪讪地笑了笑:“一家人何必分这么清!”

你把人家当一家人,人家可没把你当一家人。

知道冯三娘看不破,姜瑜懒得跟她多说:“我去割草了。”

出了门,姜瑜并没有去山上,而是拐了个弯,去了王晓家。

王晓的奶奶已经上工了,他也拎着个桶准备出门去田里捉点泥鳅、蚂蚱回来烤着吃,顺便看看能不能捡到几把掉在水里的谷粒。

瞧见姜瑜,王晓惊喜极了,马上放下了桶,屁颠屁颠地凑了过来,亲热地喊道:“姐,你这几天去哪儿了?要割草吗?我帮你,咱们去山上吧。”

“你小子是馋肉了吧!”姜瑜食指抻着他的额头,把他推到一边,“别光惦记着吃的,我今天找你有正事。”

王晓摸了摸后脑勺,笑嘻嘻地说:“还有比吃肉更重要的正事吗?姐,咱们快上山吧。”他都好几天没吃过肉了,连做梦都梦见吃肉。

姜瑜白了他一眼,正色道:“王晓,难道你就打算一直跟着村里的孩子上山下河,摸鱼逮鸟,你就不想做点正事,替你们家多挣点工分,多分点粮食?”

王晓的脸垮了下来:“我也想去收稻谷啊,可我奶奶不同意,说我太小了。”

其实村子里像王晓这么大的孩子也不是没有上工的,不过王晓奶奶失去了儿子媳妇,就剩王晓这唯一的亲人。所以护他护得紧,怕他小小年纪上工,把身体给累垮了,所以宁可自己辛苦点,吃差点,也想让王晓再养两年。

“秋收就是成年男人都要累瘦好几斤,你这小身板肯定吃不消,你奶奶也是为你好。”姜瑜先肯定了王奶奶的做法,接着话音一转道,“不过如果有个轻松点的活,想必她也很乐意。”

这勾起了王晓的兴趣,他眼巴巴地瞅着姜瑜:“什么轻松的活啊?”

姜瑜指了指自己的背篓:“割牛草,养牛!”

王晓闷闷地说:“这活已经有人干了。”

养牛确实是个轻松而且工分还不少的活,为了照顾村里的老弱幼,这个活一般是交给半大的孩子或者五六十岁身体不好的老人。当初给了王老爹,他一干就是十年,旁人都插不上手,后来王老爹病了,养不了,刚巧姜瑜出事了,为了照顾她,村长就把这活儿安排给了她。谁知道最后被周建英抢了去。

姜瑜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背篓:“周建英那天被吓怕了,不想干了。”

王晓马上会意过来:“这个偷奸耍赖的,把活儿都推给了姐你,真不要脸。”

姜瑜又问他:“那你干不干?”

王晓人小鬼大,拍着胸口:“我干,我都听姐的,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这种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送上门,他傻了才推出去。

姜瑜颔首,勾了勾食指:“跟我来!”

这个点,大人们都


状态提示:20.020--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