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妈今天看着自己老闺女觉得有点不太对,吃早饭的时候就一直走神,问她还说没啥事,想了想家里也确实没啥事,就没放在心上。

张明是在想这大过年的该去谁家借钱呢,数着家里条件好点的亲戚朋友,二叔家,老叔家,三姑家都比自家条件好,可是还得绕过父母。上辈子父母去世以后自己除了祭祀,也不总回老家,跟家里的亲戚朋友们都很少联系,现在看他们觉得有些生疏

看了看时间,九点多了,这个点打电话也不会耽误人家什么事。穿上衣服往村东头食杂店走去,到了那以后跟张嫂子说了一声要往杨柳村打电话,就是薛勇二姐婆家的村子。张嫂子揭开电话上边罩着的小手绢把座机往她这边一挪,笑着说到:“打吧,我三妹子可是稀客,这是回来过年了啊?”

张嫂子是个特别爽利的女人,长像一般,可是性格开朗,见人先带三分笑。开着村里唯一的食杂店,人缘很好。她丈夫叫张志国,在镇里有买卖,人很精明。几年下来家里就很有家底了。虽然都姓张,两家确是没有亲戚关系的,张明抿嘴一笑点点头。

拨过去还得等着人家去找,得等一会儿再打一遍。这会功夫两人就唠上了,多是张嫂子说,她听着。问问孩子,问问家里女人家就唠这些呗。

估么时间差不多了,张明又打了一遍,果然人到了,接通后张明问个好后急忙问薛勇在哪。正说着呢听见后头有开门声,她一回头以为是来买东西的没仔细看就往边上靠了靠。没成想张嫂子说了两句后,示意自己接着打,她俩进屋说点事。就把门关上进屋了。张明忙着问薛冬近况,听见二姑姐说薛勇带她先来了自己家,又去了大哥家,现在在滨市三姐家了。说他三姐喜欢孩子留他们多住一段,过年的时候回来。张明听到这心里稍稍放下心了,薛勇的三姐人很好,可是有个毛病不孕,最喜欢小孩了,冬冬在那会受喜欢的,薛勇照顾不好冬冬他三姐也一定会照顾好的,既然知道在哪就放心了,等着回来就行。

二姑姐又嘱咐她和薛勇好好过日子,张明有点不想听,注意力一分散就听见里屋隐约的说话声,“我们家放这么多年钱”“你不用说那些,当初咱们说的就是年底。”还有一个压低的声音她听不清说的是什么。

前后一联系,大概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张志国家条件好,在这村上镇上人面也广 ,一般人家想借钱、抬钱首先就想到他们家,可人家也不是做慈善的啊那收利息就在正常不过了,有守信用的就有不守的,今天上门的估计可能什么原因还不上了。

拿着电话又跟那边说了几句才挂断,食杂店的电话是按分钟收费,张明坐在凳子上等着张嫂子出来。心思一转,自己能不能从这借点钱呢,一个月的时间就够了,利息高点也不怕,从这借爸妈也不会知道。

不一会儿两人出来,送走那人后张嫂子看着张明打完电话在那等自己,笑着道:“到嫂子这还客气,赶紧回去吧。”人家是客气,张明可没当真,自己记着时间呢,掏出两块钱放在那。“嫂子你要不收,以后我都不好意思来了。”

张嫂子收过钱后看张明没有要走的意思,从暖壶里倒了两杯热水,递给张明一杯说:“我天天在这食杂店拔着身子,哪也去不了,还是三妹子你们好,总在城里呆着哪都见识过。”

张明听着笑了出来:“哪能呆着呢,天天摆摊脚不粘地,一头蒜一棵葱都得花钱买,哪有家里好,嫂子是享福的命,食杂店开着,张大哥啥都给你预备好了,不会舍得你受这样的累。”

这话说到了张嫂子心里,让她心满意足的。当初结婚的时候都说她男人爱在外边混,不是啥正经人,这样的结完婚也不带顾家的。那她也没有一点动摇,就是相中这个人了。有句话怎么说的,先成家后立业,结完婚以后她丈夫就像上足了发条一样,比她还想怎么过好日子,忙的团团转也没让她跟着吃苦,两人有了孩子以后在家里开了个食杂店,就在家看看孩子卖卖货。什么累也没


状态提示:4.借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