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大逆转1906>第152章 国庆之前
报刊上打起笔战。经过三个多月的争吵和讨论,最后形成了一个满足了上述要求,又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方案。

这就是现在试行的纪年历法制度——双纪年双历并行制,简称“两双历法”。

以太阳历(公历)作为国历,夏历(汉历、农历)跟在后面。因为大伙也尴尬的发现,夏历确实不适合工业生产和现代社会,最要命的一点就是,它是一种阴阳历,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为同时采用了太阳和月亮两个标准,因此规律相当复杂,19年7闰的设置,仅仅是每次不同的闰月就够让人头疼了。此外附加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一般人根本搞不懂,怪不得古代要有专业人士算历法,就是因为这玩意儿太复杂了。所以就不符合简单方便的条款。

而太阳历在这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也就每四年一次瑞年,非常简单好记。但是农历也不能不要,这东东虽然复杂了些,但是在农业生产的指导上,又有太阳历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最后的办法就是双历并行。

但纪年发却发生了变化,和原时空的后世不一样了。本位面的共和国采用是“共和历”为主,西元为辅。这样就保持了中国特色,符合此时人民普通存在的天朝心理,也便于和世界交流。现在中国的日期正式格式是:共和xx年(西元xx年)-公历月日(夏历月日)-时分秒,这样。

至于为何最终采用了“共和纪年”,原因就是它是最准确的。最开始的时候,用各种纪年法的意见都有,比如用轩辕黄帝诞生、炎黄合流、夏朝建立、周公诞辰、孔子诞辰、秦朝建立、汉朝建立……等等各种年份为标准的纪年法都有。

不过经过长期争吵之后,首先以“朝代建立”为准的纪年法就出局了,理由很简单,当今共和国又不是恢复那些朝代,凭什么用他们建立的时间为纪年,这肯定是不合适的,政治不正确啊。以古代圣贤诞辰为准的纪年也跟着出局,这些人物要么如孔子那样不具普遍代表性,又不是每个人都是儒家信徒,文德嗣自己就不是,绝大多数科社党高层也不是,这一点就注定无法通过。要么如轩辕黄帝那样,虽然具备普遍代表性,但是却无法确认准确年份。这一点是文德嗣再三强调的,纪年的标准要准确,否则到时候考证出人家不是那年生的,岂不是闹个大笑话?同样的,“炎黄合流”这个事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出局。

所以最后剩下的就是“共和纪年”了,这个纪年时间记载非常准确,不存在难以确定的问题。其次,“共和”这个名字也很符合主旋律,正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暗合。

按照中宣部部长章炳麟的话说,就是:“共和国用共和纪年,简直就是绝配啊!”文主席高兴直接拍板了:不用再选了,就它了!

…………………………………………

对于刚搬到武昌的国务院来说,纪年历法的事情是解决了,但还有一大堆让他们头疼的事情等着呢。

此时,国务院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一屋子高官

“总理,这个开国庆典的时间实在太紧了,很多准备都没完成呢……”民政部长宇文包春在会上说道。

“是的,时间实在太紧了……”大伙都纷纷点头。

建设部长魏苏南问道:“为什么文主席要把开国庆典定在十月一日呢?如果拖后两个月,就不会这么紧张了……”

他这一说,一众本时空土著高层也纷纷点头。他们也觉得很不解,为什么文德嗣非要把时间选在这个时候。大伙现在心气高了,都想把这个开国大典搞得热热闹闹的,越盛大越好。你说钱?哦呸,咱们科社党啥时候缺钱了!?再说,这点儿钱是该花的!

文化部长章炳麟也说道:“十月一日这个时候很多地方正是秋收繁忙的时候,为何不等到秋收结束,那个时候大伙更高兴,庆典也更热闹啊……”章疯子不但是文化部长,还兼着中宣部部长。

高级生化人们当然知道文德嗣为什么要


状态提示:第152章 国庆之前--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