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玄幻奇幻>人生智慧经典圆觉经的故事>第二十二章:之五 众生理想信念
正真至道,没有其他妄念杂念拂乱,没有什么忧虑之思干扰;

他们自然生活在哲学的无为之中,心志有如宇宙无有一物,淡泊安宁不染物欲;以此结成大愿,尽心尽力地前去求索。

再者,这些极乐世界的会众心怀慈悲哀悯,契合世间道德,融洽现象本质,自度度他,均得解脱生死观念。

他们任运自然,保守本来善性洁白无染,志向愿心甚为高尚,生活寂定而安然自适,日积月累,便能在一旦之中毫不勉强地契合自然规律,把握根本的道理。

这些信众之心如同神奇珍宝,自然之光和自然之色相互渗入,回转变化,超人夺目。

那北方大洲自然生出七宝,横空中自然涌现出万物,光明、精妙、明净齐显并现,诸善众好,无与伦比,皆由极乐世界会众的净心生出。他们的智慧学位无有高下,洞达事物没有边际。”

释迦牟尼佛介绍极乐世界里的人民德行智慧,如同与人类修行的芸芸众生相比较。

佛又为唤醒听讲的大众说:“你们应各自精进勤修,努力自求真性自如的本来心意,必得超脱轮回,断除生死,往生到无限清净的阿弥陀佛净土。

到那时,立刻舍去娑婆世界里的五道轮回,诸多恶道之门自然关闭;

这净土科学方法学科是最殊胜之道,虽然易得向往理想生活的信仰,可秽土修行的人却很少。

而无数众生得益于佛国毫无逆违向往生活在理想社会的性质。

如今大家捐除烦恼,其志应吞吐宇宙,净无垢染,勤奋修行,进道增德,便可以在净土获得长生不老,和极乐世界人众一样长寿安乐,生命无有极限。

既如此,为什么还要贪著世间俗事俗利,没完没了地忧虑,为世间的世事无常所折磨呢”

“世间的人们都在计较那琐细无益的世利俗务,大都在世间辛勤劳作,经营生计,以求自给;

世间芸芸众生中,无论大小人物,富人穷人,少年老者,男人女性,种种一切之人,都因为贪欲之念长期累积,处心积虑只求一快自己的利益,导致过度的奔波劳碌。

没田的要田,没房的要房。没有家眷、亲属、妻室儿女以及没有财物、产业、珍宝、器物的,也都处心积虑,盘算钻营,必欲据有而后心安。

没有的人有所忧苦,已有的人也不得安逸。有一些财物反而欲海难填,希望再多得一星半点。有了一件的觉得一件太少,有了两件的又觉得两件还少,yù_wàng和获取,总是相逐相长,没有止境。

才达到小有资产,旋即担心遭遇损失;害怕火灾焚烧,害怕水灾流漂,害怕盗贼偷窃,害怕土匪劫夺,害怕冤家仇杀,害怕债主催逼。忧惧之中,清净本心在此消散磨灭。悭吝之心,反倒越来越顽固,烦恼缠缚,在泥坑中越陷越深。

“世间一切人命终之时,不管你有多少眷属,积存了多少财宝,全部要舍离抛弃。你所钟爱的物也罢,人也罢,都不会随你去那另一世间;即或去到另一世间也不能同你在一起。富人和穷人,在此阴间地下也都平等无差,个中忧苦,万端无尽。

“世间的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应当相互尊敬友爱,不要相互憎恨与嫉妒;应当互相帮助救护,有什么财物要互相周济,不要贪图吝惜;应当说话和气,和颜悦色,互尊互敬,不要背逆斗狠;一时生起争讼之心,心里不免嗔恚忿怒,恶意愈演愈烈,最终结成大恨深仇;世间若冤冤相报,更会结成丈冤大孽,两家相争,双方都招祸害;即令报应没有立即显现,还以为自己占了上风,但因果相生,不断演化,从来不爽,恶报只是时间问题。众生应当想透这个道理而立即破除恚恨,弃恶向善。

“而人若沉溺在情爱贪欲之中,独身而来,孤独而死,生无人相随,死无人陪伴,苦乐之果报,都是自作自受,没有谁能代替,也无人可以除免。善与恶的循环果报千变万化而进化,追从相随,直到来生来世。

虽然是亲眷家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生善趣,恶


状态提示:第二十二章:之五 众生理想信念--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