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玄幻奇幻>早八点>第四十四章 咨询

关于城北区重机厂厂区整体置换事宜,市里拖到现在尚无定论。究其原因,gz委认为,整体置换的先决条件是重机厂有订单有业务,有存活且发展壮大的基础。以现有每年三五百万订单规模,却占用几千万的设备资源(当然陈旧过时了),每年依靠财政补贴七八百万过日子,这种置换意义何在?然重机厂观点相左,对企业前途尚持乐观,作为老工业基地,工厂有技术积淀和产业工人优势,并且曾为地方经济做出过突出贡献,只要大力扶持定会再创辉煌。

市里主管周市长深谋远虑,暂不做评判。事关国有资产,下岗人员民生,所以她鼓励探讨但暂不参与其间辩论。在各个主管部门尚无统一意见的情况下,工厂自然有了一拖再拖的理由。重机厂曾经是市里的标杆企业,现在厂班子躺在过去的功劳簿里,唯我独尊,职工这边没事干拿着基本工资,那边招聘上岗再赚份薪水,也到相安无事。

“董事长,重机厂干打雷不下雨,这块地到底卖不卖?你问问主管部门意见,我没工夫跟牟厂长扯皮!”一天孙总如是说。

为此张三去fg委找马主任,先前外贸同事。马主任负责行政后勤,不了解具体情况,于是请来了工业处和政策法规处两位处长当面讲解。

马主任介绍大家相互认识:“建民集团张总,自家兄弟,工业处王处长,自家兄弟,法规处刘处长,自家兄弟。都自家兄弟,你们敞开谈,我端茶倒水。”

马主任侠胆忠义且交朋好友,这种人才到月球都能胜任一官半职。

法规处的刘处长笑道:“马官,张总我们认识,打过交道。”

“是啊!刘处在招商局时我们就认识,我不知道他调到fg委了。”

“认识就好!fg委成立没两年,调入的基本是新人。”

众人入座,马总吩咐上茶,安排妥当后离开办公室。

张三的问题只有一个:fg委对重机厂的态度。对于自己的动机,张三没打算遮遮掩掩,即便张三不讲,人家心知肚明。

三人探讨比较详细,重机厂的来世今生,经营情况、债务状况、政策导向等等。最后王处长说:“从我市产业规划要求,城北重机厂必须搬迁,至于搬迁后原厂地的用途,由市里统筹。一年多前我与牟厂长接触比较多,当时天津有家企业打算整体租赁,一包三年,厂房和设备年租赁费合计370万元,并录用150-200名原厂员工。按天津企业租赁后的年产值,另增加地方税收500多万。开始牟厂长同意,但后来变卦了,他们认为录用员工太少,工资不高。牟厂长资格老,又是省级劳模,市里比较尊重他的意见。后来工厂提出技改项目,因省里特别批示,市里又拨付了700多万予以扶持,到目前尚无成效,新产品遥遥无期,处境两难。工业处的意见是:重机厂优良资产及部分员工并入铁塔集团,其余或出售或分流,这应该是最现实可行的方案。重机厂的想法是,市里在开发区拨块地建新厂,原厂址可出售,收入继续投给他们技改,也可由他们牵头招商,进行地产开发,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企业愿望归愿望,但脱离实际情况,改革目的是为了发展,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我们支持,纸上谈兵原地踏步我们反对,委里的态度牟厂长是清楚的。”

“谢谢王处!你的一番话让我豁然开朗,即重机厂何去何从双方尚有分歧,但搬迁势在必行。”张三归纳。

“张总,这么说吧,目前fg委、gz委还有cz局,我们三家的意见基本一致:尽早甩包袱。辉煌的过去不代表光明的未来,鉴于重机厂在我市工业发展史中的特殊地位,这几年省市两级从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倾力扶持。据统计,七年多时间里省、市拨付资金累计达六千多万,再造新厂也不过如此。感情归感情,必须面对现实。技改虎头蛇尾,还奢谈什么房地产开发!”刘处长补充。

闻言,王处长笑道:“刘处,你还别说,重机厂搞房地产是有尚方宝剑的。一次我与gz委核算处陈伟霆闲聊,聊着聊着伟霆处长忍


状态提示:第四十四章 咨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