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晚明之帝国风云>第065 洪承畴 二
万,甚至比陕西总人口还多,你们拿什么救济?饥民只要挨饿,立刻就反,才不管你先前救了没救;乡绅大户恨你们抢了粮食,也必然趁机拨乱反正。我洪承畴冤呀,只要熬过今春,你们太平军精锐就会争着向我投降。”

李定国愣了愣,继而说:“你想多了。”

洪承畴说:“小将军你现在不懂不要紧,等春荒大乱时你就懂了。不信你押送我时走慢点,二月三月再到洛阳,你看太平军会不会象黄巢那样瞬间崩溃,嗯,敢和我打赌吗?”

洪承畴说着说着,竟然策反起李定国。

李定国想了想,纵骑离去又返回,掷给洪承畴一份羲生新闻报:“瞧瞧,今春灾荒形势已经粗估出来。陕西粮食缺口约二百二十万,山西粮食缺口约二百八十万,河南粮食缺口约二百七十万,合计约七百七十万粮食缺口。你觉得这数字少还是多?”

洪承畴翻到特定新闻报道,明白所谓粮食缺口是指纯粹的粮食缺口,七百七十万粮食缺口即是指陕西山西河南三省有七百七十万口人颗粒无收,相当于寻常概念中的一千五百万灾民。就洪承畴所知,这个数字当然比较夸张,三省总人口有没有一千五百万都是两码事。当然,这也深刻说明太平军非常非常关注即将到来的大面积春荒,不惜以最严重最恶劣状况来准备救灾。可,这毕竟是七百七十万粮食缺口呀,要知道,大明王朝户籍薄总共才登记六千万人口!

瞧瞧这条新闻口气,明显充满了乐观情绪,仿佛在说困难的是确困难,却并非过不去的槛。

洪承畴直愣愣望向李定国:“你知道七百七十万粮食缺口是什么概念吗?一人每年消耗两石计算,那就是一千五百万石。大明王朝坐拥两京十三布政司,每年田税才多少!”

李定国说:“我相信大将军。”

洪承畴无奈翻白眼:“你再相信你家大将军,也改变不了粮食缺乏的现状,这非是人力所能相抗。”

李定国目光转向洪承畴,幽幽说道:“你也不想想,大将军如果无法解决粮食困扰,何必就地驻守河南?退回陕西任由河南山西大乱岂不更好,等明年再东征,必将以最小代价收服晋豫人心。”

洪承畴愣住。

是啊,多么简单道理,郑义何不退却陕西或流窜湖广南直隶?

莫非郑义真有办法解决一千五百万级别流民?

如果所言非虚,那么大明王朝败的还真不冤!

李定国似乎自言自语又似乎讲与洪承畴听:“天启七年到崇祯六年,陕西七年间无一年不是又灾又旱,可在大将军带领下,灾旱损失逐日减少。最重要的是,大将军走到哪里,哪里就没有饥饿,陕西尤其是陕北,百姓已经把大将军当成神明祭拜了……”

洪承畴闻言不禁冷吸一口气:不论真假,郑义筹集粮食的能力绝对非同凡响。

或许,大明王朝真的气数已尽。

一念至此,洪承畴转而向李定国提出新要求:“羲生新闻报非常好,可有第一期到现在的辑本?”

就洪承畴所知,羲生新闻报搜集信息的能力远超朝廷邸报以及他洪承畴自己的情报网,不但某些巡抚奏折刚才递到京师就被羲生新闻报大咧咧捅出来,甚至山西督抚巡道知府都阅读羲生新闻报来了解京师朝臣变动,也不知这报刊究竟是朝廷办的还是流贼办的。羲生新闻报是一份政治报纸,内容资讯多,文章质量高,可谓是了解郑义了解太平军的最简洁方式。

李定国想了想,给出模糊答案:“太原府驿站应已恢复,或许能在阳曲城买到最新一期。至于辑本,长安有卖,太原府估计没有。”

洪承畴暂停窥探李定国心思,一切等近距离初步了解太平军再说。

车轮轱辘转至阳曲,果然只买到崇祯七年正月下期羲生新闻报,连崇祯六年旧刊都没见。

洪承畴虽然觉得遗憾,但是很快将精力投入时势研究:崇祯七年正月下期羲生新闻报核心内容有三条:第一条是抗旱救灾,大篇大篇答复流民营疑问,同时提醒土豪劣绅胆敢囤积居奇哄抬


状态提示:第065 洪承畴 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