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晚明之帝国风云>第038 乱世长安:略定陕甘
狡诈之名,欺负洪承畴不懂太平军体制,故意示之以弱,令少数散兵且战且退。反观洪承畴等官兵,皆视太平军为流寇黄巢方腊,乍听说太平军攻陷潼关卫,第一念头竟是蚁贼粮食吃尽了想往河南跑。张献忠种种散兵示弱,非但没有引起洪承畴怀疑,反而被当作太平军主力东逃证据。官兵自以为即将取得光复延安府之功,一时士气如虹,人人争先奋战。与此同时,张献忠将步兵横队从容布置某山坡反斜面,先近距离齐射给于明军先锋毁灭性打击,等明军露出撤退迹象,预备埋伏的火炮轰鸣声又忽从明军背后响起,最终导致明军瞬间崩溃,散乱无序逃向山沟。

借此战之威,张献忠又与早先李鸿基留镇横山戍卒汇合,乘胜追击延绥镇溃兵,一举攻克榆林卫。

西面陕西行都司:

李鸿基深谙流动作战精髓,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横扫宁夏、靖虏、临洮。

稍微遗憾的是,一则李鸿基无法随时利用位面基地补充物资,二则李鸿基崇尚以多打少沿途扩招无数饥民流贼预备兵,种种因素导致李鸿基部军纪较败坏松弛,屡屡强征马骡耕牛不说,攻入兰州时乱哄哄的更把肃王朱识鋐错杀。所幸,说军纪较败坏也是与太平军相比,李鸿基部三千步骑老兵总能勉强终止罪恶蔓延,宁夏之南到陕西行都司局势虽然不如关中,却也不影响大局。

西面陇山:

崇祯四年九月二十八日,郑义略定长安府周边,旋即又率兵西行与刘宗敏、李鸿基三方围剿凤翔、平凉两府。

陕西巡抚练国事、临洮总兵曹文诏等见势不可为,恼恨退避巩昌府。

此后,刘宗敏南行镇戍凤翔府宝鸡县,郝大勇入驻平凉府固原县,袁宗第率军追逐巩昌府明军,李鸿基回镇临洮府兰州。

明际陕西版图极为辽阔,囊括标准时空共和国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山路遥远,联络多有不便。击走陕西巡抚练国事等明军,郑义就地拆分陕西版图别立甘肃行省,辖宁夏等卫、庆阳府、平凉府、巩昌府、临洮府、岷州卫、洮州卫以及陕西行都司,升高立功为宁夏节度使,全权总理宁夏、庆阳、平凉等地军政要务;升李鸿基为甘肃节度使,全权总理甘肃其余各地军政要务。

……

截至崇祯四年十月,太平军次序聚歼关中明军卫所,泛泛兼并陕西甘肃各府卫。

明军明面威胁只剩五路:第一路是陕西行都司所辖诸卫所以及甘肃镇边军;第二路是以陕西巡抚练国事为主,退避巩昌府的明军败兵;第三路是以三边总督杨鹤为主,退避汉中府的败军;第四路是朱明朝廷向河南府、平阳府正在集结的援兵;第五路是洪承畴延绥镇败兵以及明廷应急增援的大同边军、山西边军。

明军虽败,反扑将至;陕甘虽得,内忧外患。

外有五路明军威胁,内有无数割土自保乡绅,太平军一次不小心作战失败,陕甘千里江山就能随之风云变色。

晚唐黄巢,就是最好例子。

外围明军站在明面尚好对付,最危险的反而是无数藏在阴影里乡间土豪乡绅。郑义降临至今才刚两年,走的不是土地革命道路,又无工业时代无线电联系方式,就算杀伐果断摘除乡绅毒瘤也无法及时补充农村基层干部。既是如此,挥刀一村村铲除乡绅,绝对是最不好思路,只会令陕甘灾荒人祸进一步扩大,最终连位面基地超时空补给也无力供养。

郑义斟酌许久,选择古老城池辐射郊野战术,令李鸿基、高立功、袁宗第、刘宗敏等将镇守关中要城修建棱堡防御,然后以要塞为据点巡游周边县乡。总体来说,太平军对乡绅阶层镇之以静,只要不明面反叛那就暂且不理会他们,谁若敢树旗叛乱那就即时扑灭,其家族亲朋罪不至死者也全部拘押乱民营集中管理。流民营褒善,乱民营罚恶,或屯田或建筑等从事体力劳动,令他们没有力气再叛乱。

晚明辽阔陕甘,总人口也不过七百余万,尚不如标准时空共和国一城市。

超时空物资补给配合集中管理,略似工业时


状态提示:第038 乱世长安:略定陕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