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晚明之帝国风云>第018 太平镇
,斯为太平。我太平军来十八寨,志在扫除灾荒阴霾,今宣大将军令:念三秦苦乱,特免除一切田税丁役,仍穷乏无食者可携家来报太平镇,听我军令兴修水利,我军则偿以活命粮食,断不使一良民死于饥饿。欲宁天下,济民救灾之外还要惩处凶顽,前有张献忠者,以八大王名号盘踞十八寨经年,于法不合。今召列位乡老,乃是追问张献忠等贼一年来罪善,若其为害百姓,我军必杀之以谢死难;其若无害民之举,则即时特赦免死,台上诸人性命皆取决于诸乡老之言矣。我太平军与十八寨约法三章,偷盗抵罪,伤人者刑,杀人及逼淫妇女者死。偷盗、伤人等小罪烦琐,自今日之后再论;杀人及逼淫妇女者虽大赦不免,有罪皆追。好了,张献忠等贼有无祸害乡村犯下不赦死罪者,还请诸位乡老一一指出?”

太平军的公审大会,或许有人觉得是模仿后世共和国早期,其实它是宗族论断纠纷常态(两者区别,一则宗法问罪,一则国法问罪),十八寨乡老不可能觉得场面奇怪。

然而,张献忠此时毕竟还未由土贼转化为流贼,手中尚无血腥或者血腥极少。

如果郑义晚崛起一年,张献忠等贼势必因杀伐劫抄问罪处死,可土贼与流贼毕竟是两种不同形态。土贼性质是割据,违逆官府,劫杀行商,地盘内部却极力维护自我秩序,八大王土贼虽以张献忠为首,其实早与十八寨紧密联合起来,台下十八寨代表往日都曾默许张献忠存在或者与张献忠相互勾结。如果举报治罪张献忠,你揭发我揭发罪网越织越密,不定就牵连到他们子孙宗族,是以他们宁愿宗族内低调处办,也不愿将丑恶当众暴露。也是因此,高立功只聚集不发动群众的公审最终草草收场,或许张献忠地盘内秩序良好,或许十八寨乡老彼此默契,张献忠三十名核心党羽宁无一人处死。

张献忠等贼倘若有罪,太平军或能以安民除贼身份快速整合十八寨民心;可张献忠核心党羽公审无一人死罪,反而成为太平军接管十八寨的阻碍。一则师出无名,杀之不美;二则郑义眼界宏远蔑视群雄,不把大顺王大西王当成致命威胁,所以懒的狠挖深掘涂黑张献忠等贼形象。

既然不能通过除贼杀戮快捷赢取民心,那就就地拆散张献忠团伙慢慢经营呗。

公审结束,高立功亲自解开张献忠等人绳索,安抚说:“今后诸位可有甚想法?”

众人诺诺谢恩:“谢军爷不杀之恩。”

高立功面向张献忠:“张献忠你是延绥镇逃兵,籍贯本不在十八寨,有何想法?”

张献忠以己度人觉得太平军绝不肯放自己离开,低眉乖巧说:“军中粗汉,不懂营生,请营指挥使指条明路。”

高立功满意点头:“你们还有十八寨青壮大概有三处安排。一呢,我军准备兴修水利,将大理河两岸荒废平原、滩涂、废弃荒田重新梳理一遍,尔等可弃械务农,为我军军屯;二呢,十里盐湾要继续运转,尔等可转为盐农,转运延安;三呢,今日九州鼎沸,正是武夫当国之时,尔等可参加我军,平定三秦。”

三十余人目光游离,不约而同聚集到张献忠身上。

张献忠似不在乎同伴选择,又似觉得同伴在己掌握之中,低头凝思片刻给出答案:“俺愿从军。”

见张献忠选定,三十人也相继回复高立功:“俺也愿从军。”

高立功貌似毫不忌讳张献忠影响力:“事先声明,我太平军军纪比延绥镇边军严明十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绝非虚言。尔等不入我军那便一切休提,入了我军再想痞赖懒惰,那可就要军法处置,严惩不赦。再问你们一次,还愿参加我军吗?”

张献忠毫不犹豫给出答案:“愿意!”

高立功说:“那就好。嗯,尔等中间有无识字之人,我太平军文武并重,能识字者有优待。”

三十人面面相觑,继而目光又转向张献忠。

张献忠略有斟酌:“俺从戍延绥镇前,曾是延安府胥吏,马马虎虎识些字,能读通官府寻常文书。”

高立功点


状态提示:第018 太平镇--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