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晚明之帝国风云>第136 崇道军 一
事,弥补余等昏聩疏漏。”

米脂知县目的是拖延,不欲留下文字后患,将妖僧麻烦干净利索留给下一任。

郑义懒得猜测米脂知县本意,只要他肯配合,一切都好说。米脂知县这等即将离任之官可以不在乎,县丞、主薄熬几年也可移调它县,但是土生土长的小吏们纷纷黑透了脸,尤其是被郑义当场剥离官职的原户房典史、原兵房典史。可惜他们再愤恨再不甘心又能如何,全都得和米脂知县一起被拘押于县衙。失去这些地头蛇的引导,米脂县城秩序更加混乱,当然,这些混乱尚在郑义容忍范围之内。

……

崇祯四年三月,米脂县衙屈从于郑义意志,开始艰难自我革新。

首先,常玉景合拢故友、征募保甲、收编流民,草草拉起两百人队伍,号曰崇道军。崇道军兼修文武,半日读书识字,半日感悟天地灵气,妥妥的宗教式治军。但是你别说,玄而又玄的天地灵气刺激之下,这两百人迅速变成真武辰星宫狂信徒。嘴炮式白莲教尚能成群成群拉羊,何况是神迹在身边的正宗神明?

其次,赵南星废除僧会司、道会司、阴阳学等职,米脂县内的僧会道会全部改由城隍庙直管,然后择其优者传授神通。

城隍庙之文事、崇道军之武事,真武辰星宫借助神话迷信威力迅速聚集一批拥趸,进而小步快跑实质掌控米脂县衙权力机构。崇祯四年四月,真武辰星宫开始向外拓展势力,准备推倒皇权不下乡传统,严格执行郑义的士农工商一体纳税口谕。米脂豪族,艾、常、高、杜四姓为首,欲推广一体纳税新政,必须向艾常高杜四大家族开刀,尤其是文武并重的艾家。然而就在崇道军磨刀霍霍之际,西川风云突起,传言大盗不沾泥即将率领八军寇袭米脂。

真武辰星宫、米脂城隍庙、米脂县衙等三方综合情报,很快验证传言为真。

原来,京师朝堂崇祯三年暂时结束党争将建虏入塞之罪尽数推给督师袁崇焕,目光得已回转内地。崇祯三年,陕西巡抚刘广生念及陕北久乱,乞请缓征辽饷,待明年复征时补足,却被崇祯皇帝朱由检批示曰:“广生职司巡抚亦宜勤恤民隐,以图公私并济。”

刘广生无可奈何,只好一病不起。

新任巡抚王顺行到任后束手无策,唯能继续上奏京师,乞请将延安府崇祯元年二年三年拖欠辽饷,尽皆免征。或许深宫里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迟迟相信陕北真有灾荒,意外准许了王顺行奏请,免除延安府历年拖欠辽饷,但是重申其余粮税必须准时征收。

当然,延安府连年饥荒背景之下,仅仅免除辽饷,注定无济于事。

崇祯三年十一月,陕西地方退休官绅联名上书京师,乞请将陕西三年四年辽饷再留两万两,令陕西巡抚巡按酌情赈济,同时酌量免除西安府、延安府、凤翔府、汉中府、庆阳府等地临近盗贼的州县税额。此疏旋即遭到崇祯皇帝朱由检痛斥:军兴废繁,辽饷不得多留,西、延、凤、汉、庆等事,地方士绅岂可妄求?

或许陕西地方人心沮丧,神一元、神一魁兄弟旋即次月煽动边疆军户叛乱起事,勾结鞑靼四千骑,连破十数堡城。崇祯皇帝朱由检或许因之彻底相信陕北形势严峻,一边指责陕西地方官全无备御,一边瞬间妥协,准许陕西自留驿站银3万两,准许山西自留2万两,又令两省巡抚各自筹措军费2.5万两,再喻令户部严催各省欠税保证陕北军需。地方士绅为之舆情哗然,背地里非议崇祯皇帝朱由检“吝于救灾,急于平叛,不当人子”。

崇祯四年,神一魁部流贼呼啸山川,与官兵斗的旗鼓相当,陕西各府各县骚动不安。京师朝堂终于迟迟重视起陕北流贼危机,陕西三边总督杨鹤趁机上疏乞求京师赈济,恳请崇祯皇帝朱由检效法嘉靖皇帝,救此一方之人,止此一方之乱。崇祯皇帝朱由检发布圣谕,特令御史吴甡携十万两银前往陕西,会同陕西巡抚巡按酌商赈给。

天启七年到崇祯四年,陕西八府苦苦熬了五年,才第一次等到朱明王朝的赈灾粮食,


状态提示:第136 崇道军 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