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晚明之帝国风云>第010 暂避锋锐
忍奈不住反问:“传闻混天王率众呼啸延安,与王和尚等等无数好汉结盟自救,可见他并非自私自利之辈,难道偏偏容不下咱们百余人?”

却是同属反明贼兵,刘宗敏等人视混天王为天然盟友。

觉察刘宗敏等人好汉结盟大碗喝酒情节,郑义立即果断扑灭:“官有百样官,贼也有百样贼,我与混天王理念不同,誓不共存。谁若想借势混天王,可自行瞧瞧混天王麾下战兵饥民有没有胸甲、棉衣、燧发火铳、转膛连珠火铳,你们想过食不果腹熬过一日算一日的流寇日子,还是想跟着我顿顿吃饱、月月有肉?”

刘宗敏顿时缄口不言。

尽管刘宗敏心里千般不服,可否认不了每日粮食全靠郑义疑似鬼神之力般神奇大挪运的残酷事实。

吃谁家的饭替谁家卖命,这是朱明时代军队特色。

说是众人民主讨论,结果仍是郑义专断独行:“通告新兵撤退消息,并询问他们有无妻儿亲眷携带……事先声明我粮食不多,愿带家眷远走他乡者,不许拖家带口七八人,军队只提供士兵父母妻儿子女基本生存饮食。”

撤退山沟消息传开,百余新兵相顾悲观,许多人甚至以接送家眷为借口趁机逃亡,乃至第二日清点人数时仅剩八十余人。不过这也在郑义意料之中,恩威未立之前,这群目的只为吃饱饭的饥民怎么可能忠心耿耿始终无二?能有八十余士兵留下,郑义已经大觉欣慰,这些都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呢。肯舍命追随郑义者大抵是不甘心饿死的孤注一掷之徒,他们或许是李鸿基这样孤家寡人或许如高立功这样勉强维持生命。再加上不愿拖累亲属心态以及对冬雪中逃亡生存率的怀疑情绪,愿意追随郑义撤退山沟间的军属家眷仅有二十余人。

撤退山沟战略有序实施期间,负责监视混天王流贼的李鸿基再次提出意见:“据俺观察,南面好汉只是混天王一支偏师,总数约有一千五百饥民,皆破衣黄面饥冻交加,能战者最多两三百人。因为李定国与俺铠甲骏马盛装,饥民甚至一度怀疑咱们是边镇精锐来剿,纷纷如惊弓之鸟逃散。以此看来,只须五六火铳胸甲骑兵游弋无定河,混天王千数饥民偏师必不敢继续北来。”

郑义摇头否决李鸿基提议:“陕北饥荒数十年,饥民心中粮比命贵,若知我有粮食,混天王偏师势必拼命来攻。再者我军即便惊退混天王偏师又有何益,且不说会不会引来混天王主力,乡绅团练、榆林边军哪一个是易取之辈?‘可怜无定河边骨’,米脂县周边可是晚唐诸番以北宋西夏连年鏖战之地,岂是我等百余人能够奢望的地方?早走早清静。”

此时李鸿基不是标准时空历史里那个呼啸中原的闯王,视野与见识皆远逊郑义这位熟读史书战例的地图党,是以无法坚持自我观点。

撤向哪里呢?

崇祯二年末,天下废乱属陕西,陕西废乱属延庆,延指延安府,庆指庆阳府。由于独特地形使然,朱明朝廷已经丧失延安府与庆阳府边界地带的实质统治,混乱区域内纵横着数也数不清的乱贼旗帜。延庆越乱越容易从中取利,郑义毫不犹豫将其定为目标,引军渡过无定河。

李鸿基等极不情愿追随郑义逃亡时,羊肉泡馍店家父女也在激烈争执。

陕西既往现在未来连年灾害背景下,人口数量反而成为包袱,麾下人口越多粮食缺口越大。除了努力遏制青壮新兵逃亡之外,郑义毫无兴趣拉起庞大饥民队伍,店家艾氏父女因之在郑义无视之列。郑义分给店家老艾三枚银圆酬金,然后告诉老艾他即将离开米脂,老艾愿留米脂也可,追随他逃亡也可。店家女儿艾麦麦平素仇视乱贼,骂流贼都是一群哄抢乡民烧杀妇孺的恶霸,前几日甚至因为看错了郑义披着人皮的恶狼而暗自恼恨许久。如今天杀的乱贼终于要走了,艾麦麦刚想喘口气,却愕然发现自家父亲竟然要投贼:“爹,你疯了?”

老艾无奈叹气安抚女儿:“丫头你不懂,你老爹若不走,明日就要被县老爷杀头。”

艾麦麦茫然:“


状态提示:第010 暂避锋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