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晚明之帝国风云>第001 降临
北自然灾害有多厉害呢?早在万历年间(西历1573-1620),陕西四十八年间有二十五年醒目灾荒,到天启、崇祯时代更是几乎年年灾荒,连绵不绝。万历年间,灾年与灾年间隙或许还能喘口气,等天启之后连年灾荒时,想喘口气也没法喘了。如此连绵不绝的自然大灾害,别说朝争激烈、乱头苍蝇似的大明王朝,就是后世共和国撞上了,怕是也难安生熬过。

自天启二年算起,陕北至今已经灾荒七八年,昔日丰年储粮积蓄早已耗尽,怎能不因粮食而疯狂?然而尽管情绪几近于癫狂,食客并没有即时抢购,而是一遍遍恳求郑义降价销售:“俺家都快饿死人啦,大师你发发善心便宜卖俺一点粮食呗,救人一命胜过七级浮屠哇!”

郑义慢慢醒悟:陕北缺粮不假,可他们同样缺乏银两,如同后世共和国北上广核心城区房价一般,即便大幅度降价一半再一半,也不是乡间贫困农民所能偿付。唯因房产不是必需,而粮食则是全民生存必需,无论老少,再贫再贱,谁不能吃饭?无粮又无钱,索性树旗造反赌一把!

郑义放弃斗米五钱银买卖:“我卖多少钱,你们肯买?”

食客们一时失语,面面相觑。

店家悠悠声音及时飘来:“斗米二钱的话,我买两斗!”

斗米二钱,一石二两白银,等同3.83位面基地银圆价码购买100kg大米,远少于位面基地4.5银圆卖价。听店家说,正常年景的一石米更是只卖七钱至一两白银,远远低于位面基地卖价。郑义不禁暗自跳脚骂娘,原来位面基地无限粮食补给也是坑爹货,压根无法借之扫除陕北灾荒阴霾。

郑义沮丧摇头回绝店家:“斗米二钱赔本吶。”

食客们齐时失望叹气,只有一人追问:“大师你说个最低价呗,另外银铜怎么兑换,多少铜钱算一钱银?”

郑义的回答更令食客失望:“我不收铜钱!”

追问郑义的食客瞬间绝望,他家又非豪绅,哪里有许多现银购粮。

郑义盯着食客们长期营养**蜡黄面色有些于心不忍,心里默默计算成本:考虑白银成色损耗,4.5银圆须以八成银色为例抬高四分之一至5.625银圆,折算为明代粮食交易单位,一石大米成本价当为3两白银。郑义计算完毕后向食客们公布:“最低价一石米三两钱银,谢绝还价,我自外地转运粮食也不容易。另外只收金银不要铜钱,一两金当十六两银。”

一石米三两银,又不收铜钱,位面基地的粮食毫无优势可言。

唯独郑义一两金当十六两银的说法,令食客们不禁怦然心动。案,明末时中国金银价比尚低,大抵在1:7至1:10之间,若以黄金计算粮食价格,等同瞬间降至1.5两白银一石米。另一方面,位面基地金钱核算系统里金银价比高达1:65,郑义以1:16比例收购黄金既压缩了粮价也能大赚一笔,是合则两利的大好事。

店家扬声询问:“大师收购黄金?”

郑义笑着解释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嘛,店家若有黄金不妨拿来与我兑换,纵然不想买粮食,我也可给你白银。”

店家登时双眼闪亮:“也是一两当十六两?”

郑义重重点头:“一两当十六两,绝不作假!”

店家惊喜之余又有些踌躇,一副欲言又止表情,恰在此时一名少女掀开店铺后门布帘疾步赶来。少女是店家女儿,肌肤细腻,睫毛纤长,下巴微微翘,一双忽闪忽闪大眼睛放佛向世人证明米脂婆姨传说绝非虚言。唯可惜因为冬季寒风,少女穿着一件与其身材极不搭配臃肿红棉袄,外加脑后粗糙编织土里土气麻花辫子,给人一种鲜花生在烂泥坡的感觉。

少女劝店家说:“爹,卖了吧!”

店家犹豫:“那可是你娘留给你的嫁妆。”

少女脸颊飞过一丝羞涩,态度依然不改:“改成银的,一两当十六两,年关不用借大老爷家的粮食呢!”

店家沉吟良久最终遵从女儿意见,扭头询问郑义说:“大师你的粮队什么时候来米脂?”

郑义笑着解释:“陕西乱呢


状态提示:第001 降临--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