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都市现代>锦绣人间>第251章 我担
/p>

“可是,周同辉已经死了,如今裴谢堂也死了,这杀人案还有审下去的必要吗?”监察御史陈珂也跟着说。

朱信之看了他一眼,直接懒得搭理。

他方才已经说了,有冤必伸,理应是朝廷的第一法则。

蔡明和见气氛尴尬,走上前来力挺朱信之,回道:“不管当事人是死了还是没死,事实该是怎样就是怎样,刑部直管律法,绝不会怠慢了任何一个案子。陛下,我刑部已准备好重新调查泰安郡主杀人一案,一应证人证据均已妥当,请陛下下旨,重新彻查这个案子!”

“陛下,不可!”陈珂立即反对:“若是一再替泰安郡主改判,难免会让天下人议论,说国家律法如同儿戏!”

“是非曲直十分明了,何来议论!”蔡明和还击。

陈昭道:“但一再更改,对朝廷的威严损害极大,请陛下三思。若朝令夕改,天下人以后如何信任朝廷?”

“若不分对错,天下人更不会信朝廷!”蔡明和说:“以后谁有冤情只会互相斗殴杀人,谁还来找朝廷伸张正义?若无正义之心,以后百官懈怠,人心散乱,于江山社稷而言,又难道是什么幸事了吗?依臣看,重申此案不但不会损害朝廷威严,只会让人觉得,朝廷办事讲究原则,是十分公证可靠的,君王清正,是值得效忠的!”

朱信之亦道:“蔡大人所言有理,陈御史的担忧也无不可。”

那他支持谁?

连宣庆帝都觉得奇怪:“信之,你不是说……”

“父皇。”朱信之做了个礼,直起腰来,缓缓说:“两位大人的担忧都不无道理,儿臣认为,要让天下人深信律法严明,又不会觉得朝廷朝令夕改,最好的办法,是有人来承担这件事的过错和后果。父皇贵为一国之君,难免不合适,就让儿臣来担了这骂名吧。”

“你?”宣庆帝听罢,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

他是爱惜名誉的人,当年登基已饱受非议,这么多年来勤政爱民,才挣回来了自己当初的好名声,自然之道名誉对朱信之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否则儿子不会半生都在为此付出。

冷不丁的,朱信之要出来背负天下的骂名,他怎能不惊?

朱信之斩钉截铁的说:“是,既然必须有一个人来认错,就让儿臣来吧。儿臣是泰安郡主一案的主审,一应罪名,皆是由儿臣来定夺,同父皇无关!”

他跪了下来:“儿臣主审不严,查证证据不严,冤死一代忠良,若无投敌卖国罪,或许,杀人罪的疑点也能一目了然。既然是儿臣出了错,儿臣愿意受罚,请父皇即刻降罪,褫夺儿臣封号,收回儿臣所受封地,着儿臣为裴家赎罪,儿臣愿领一切罪责!”

这一次,整个大殿安静无声,皆是震撼的看着他。

再无一人说他有私心,再无一人说他居心不良,再无一人,质疑他的初衷。

因为谁都知道,眼前的人,是真正的君子!

谁不爱惜自己的名声呢,谁不爱惜天下人给予的肯定和尊敬呢?可一旦承认了这个罪名,担了这个责罚,那就意味着,从此以后,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将如同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

因为,那个冤死的人不是旁人,是东陆长久以来的屏障,是百姓心目中的战神和救世主裴谢堂——在百姓们经历了那样的欺骗,认为裴谢堂是卖国贼时,这些朝臣个个都亲眼目睹了百姓对裴谢堂的愤怒,那种恨不能是式燃其肉寝其皮的憎恶,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一旦他们知道,他们憎恨错了人,而那个无辜的救世主已死在宣角楼上,每一个人都曾经是持刀的刽子手,他们心中的悔恨就会将自己淹没,变成了对元凶的仇恨。

不错,一旦朱信之认了这个罪,他就会成为东陆百姓最恨的人。

他数年积累的好名声,就会成为泡影!

至此以后,人人喊打的是他,天下人骂的是他,留在史书上遗臭万年的人,还是他。

而他,恐怕是东陆最为忠君爱国的那一个了!

蔡明和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王爷,不可!”

朱信之


状态提示:第251章 我担--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