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都市现代>姐妹花的贴身保镖>第二十九章 切磋

当然这是后话,潘红升丝毫不知道。他此时正在跟来自德国的电影大师德拉克畅谈电影制作的经验。

德拉克是公认的电影奇才,跟潘红升半路出家不一样,他还是电影学院学生的时候就被认为是天才,24岁就做导演拍摄了自己执导的第一部影片《蝴蝶胡潜水钟》,这部纯文艺美到极致的影片被誉为‘本世纪最华丽风格’;之后的《安翠儿夫人》;《比索哥战争》等片都是兼具文艺和市场的佳作,几乎是年年入围奥斯卡奖角逐,但是每一次都差那么一点点抱憾离开。

他因此被称作是“奥斯卡常客”“有才气无福气”的导演。

当得知潘红升只是一个新人,仅仅拍摄过一部电视剧第二部电影就获得三项大奖的细节之后,德拉克感到很受打击。

虽然自己之前是年年败北,但他总有一个理由安慰自己,那就是自己是最年轻的导演,今年才29岁不到30岁,那些获奖的大都是中老年导演,虽然自己表面上败给了他们其实是败给了他们的经验,自己依然是最优秀的!

但是这次获奖的潘红升却让他大跌眼镜:才20出头!还是大二学生!”这个消息对他的冲击力不亚于一颗原子弹!

自己顶着神童,奇才的光环在过去29年营造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一瞬间灰飞烟灭,他反复看了很多遍父亲一片,虽然感到影片确实不错,但仍然有些不服气。

他觉得自己的影片不比这个片子差。

这次德拉克带来了自己的参展影片,也是第六次入围却没获奖的影片《吸血鬼的觉醒》。

潘红升得知对方的来意之后,提出要跟对方一起去公司的放映室观看此片。

“没有了解就没有发言权。”潘红升搬出一位已故伟人的话。

“好吧,我就在你们的另一个放映厅把你的片子再看一遍。”德拉克还是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我之前反复比对过,我就是想不通为什么我们的片子会有截然不同的待遇!也许你能给我一个答案。”

两人分别在两个放映厅观看对方的影片,对于德拉克来讲已经看了不止一遍,所以在再次观看的时候并没有多大热情了,但是潘红升却看得很入神。

《吸血鬼的觉醒》名字很恶俗很白,但内容和层次性却真不是盖的。这部影片以罗马尼亚的一个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的是当年很多人被大昂趁势吸血鬼被烧死的故事。

其实那些被烧死的人只不过是白化病人,狂犬病人,但是对于当时的科技来说根本无法解释这些状况。

尤其是狂犬病人,一段时间内会精神错乱见人就咬,这种怪异的疾病当然被人们当成是诅咒。

如果说当时这种做法算是避免了狂犬病的散播,而白化病人就彻彻底底是个悲剧了。

影片的主角就是一位女白化病人,因为自己身体的病变受尽了凌辱,最后跟一帮同样患有白化病的人们结群想要掏出罗马尼亚,却被追兵无情的砍死砍伤大半,最后只剩下她一个人只身逃到了一个小岛。

“这里也许就是我的归宿吧。”

这是本片的唯一主角,白化女病人狄美的最后一句话。

潘红升看完之后,好久都没站起来。

好作品,画面细腻,表现力强,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

难怪这位德拉克被誉为欧洲本世纪以来最有天赋青年作家,他的作品确实跟那些堆砌特技的大片商业片完全不一样!

他总算知道为什么德拉克被称之为“华丽派”的导演了,这种艺术气息,这种程度的表现力和层次感,真是大师的水准,但是他总觉的缺了点什么。

影片正在结束的时候,这种感觉尤其清晰。那种差点劲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来到隔壁,只见德拉克正在用平板电脑记录着什么……

虽然已经连续看了这部影片五六次,但德拉克还是很注意的记录的某些细节。这一点集中体现了德国人那种认真得几乎有些刻板地性格。

当年二次世界大战中,这种认真到极致的性格发挥了恐怖的作用。三个轴心国中德国是实力最


状态提示:第二十九章 切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