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儿接过林嬷嬷手里的桂花糕,停了几步,其他小丫头们跟着兰儿都慢了几步。

大太太扶着林嬷嬷的手,说:“老太太很生气吧?”

林嬷嬷小声应了。

“唉,就算老太太生气,我也得说,我不能害了我的彬哥儿啊。惠姐儿是好的,我也疼她,只是配我彬哥儿,差了不只一点半点。”

林嬷嬷附和着,大太太也不需要她接话。

“没法子,只好对不起惠姐儿了。”

放下那头大太太主仆不说,梅院里惠姐儿低声劝着老太太。

老太太大怒:“她怎么那么狠心啊?她平时不是说最疼你吗?舍不得你吗?如今……如今你看看她做的事!”

“老太太,老太太,外祖母,您不要气了,气坏了身子,更是惠儿的罪过了。”惠姐儿哭着劝道。

跟了老太太一辈子的吴嬷嬷也劝。

好半响,老太太没那么喘了,吴嬷嬷赶紧递了参茶过去。

惠姐儿见老太太终于平静下来了,咬咬牙说:“老太太,大太太说的那事,您,您找人打听打听吧。”

“打听什么,不需要打听,那个狠心的,不要理会!”

“大太太一直都是疼我的。”见老太太又喘上了,一边抚着老太太胸口一边说:“大太太只是不喜我……所以我想着大太太说的那人,应该不会很差。”惠姐儿一闺中娇女,好容易把话说完了。

“我的惠姐儿这么好,她有什么不满意的?”

惠姐儿哭着说:“我再好,也没个出息的娘家。大太太希望找个能帮衬二表哥的。”

惠姐儿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老太太顾不得自己伤心了,搂着外孙女劝解。

惠姐儿的娘是老太太的老来女,和宫里的贵妃差了十多岁,一直娇养大的。待到该成亲的年纪了,唐老太爷想着家里大闺女入宫为妃又生了皇子,大儿子身居高位,其他儿子都当着或大或小或有实权的官,便想要低调些,小女婿就找个普通些的吧,就想到榜下捉婿。

别说,还真让唐老太爷找到个不错的,便是当年的探花郎。探花郎学问自是不错,一表人才,家境简单,只有爹娘和一妹妹一家四口。家境虽说比不上唐家,也不算差,到时多给些嫁妆就是了。

本来挺好的一段姻缘,偏没个好的结果。

唐姑娘嫁过去,几年下来没有生育。开始夫家还顾忌唐家,时间久了姜家没么客气了。婆婆怪声怪气不说,还一口气给了四个通房,说什么姜家的子孙就靠这几个通房了,谁先生下长子,就抬谁做贵妾。姜姑爷在嫡妻房里好不无奈地说只为子孙计,后脚便急匆匆去了通房屋里,几月都不歇在正院。

唐姑娘从小娇养性子弱,除了哭泣也没法。奶嬷嬷想闹,她也拦了,自己肚子不争气,说话没底气。

即便如此,姜家也没传个喜讯。姜老太太脸色一天比一天差,唐姑娘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后来还是奶嬷嬷悄悄带信回唐府,唐大老爷找姜姑爷“喝酒”后才好些。不久后唐姑娘和一个通房前后脚传出喜讯,整个姜府喜气洋洋不说,正院中人也松了口气。不管通房生个什么,总比不得嫡妻出的金贵。

本来一切都是好好的,便是姜太太也安心等着抱孙子。虽说姜太太对身份比自己高太多的媳妇不满,可是对有个贵妃姨妈皇子表哥的孙子,还是很期待的。

但是姜府有一个人很不想唐姑娘生下孩子。这个人就跟唐姑娘一起传出喜讯的那个通房。此人的娘在姜太太跟前很有体面,一直帮着姜太太管着家里的大小事。因此她在姜家地位不低,在姜太太面前也有个座儿,能说上几句话。她倒不在乎贵妾不贵妾的,她要的更多,她要生下姜家的长子,最好姜家儿子都出自她肚子。

因她娘在姜家的体面,好些下人都巴结她三分。因此她很容易打听到正院的事情,让她钻了空子,在唐姑娘的安胎药里下了药。

唐姑娘挣扎了二天才生下了女儿,而且伤了身子以后很难再有生育了。

那通房暗自得意,嫡妻生了个女儿,以后也不能再


状态提示:46.第四十六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