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恐怖悬疑>家有千千结>第五篇 佛门寄愿 5

蓝凯又去了南山寺等8座寺庙后,决定正式朝拜五台。

从前,蒙藏佛教徒经过长途跋涉,驱驼马牛羊数千里来到五台山的北大门鸿门岩或西大门济胜桥后,一般都是见庙进香,遇寺供佛。在台怀镇朝拜“塔院寺五圣迹”、及其附近寺庙和寺迹后,巡礼五台山的五大高峰。他们或从南台开始,依次巡历西台、北台、东台、中台;或从东台开始,依次巡历西台、北台、南台、中台,行程约150余里,以见其虔诚。

蓝凯是按照后一条线路朝拜的。

早晨6点半,开始徒步向东台进发。他沿着地图上的汽车路走,路很宽,只是由于缺少维护,有些坑洼不平,汽车过后,扬起的尘土能在空中飘浮很久。

路延绵向上,蓝凯不知走了多长时间,看到了鸿门岩,石碑上写着到东台顶3公里。他在石碑下休息了一会,凛冽的北风吹在身上,似能吹透厚厚的棉风衣,站一会儿就有冻僵的感觉。他绕过山口的栏杆,继续顺着大路向上走。

东台台顶海拔高度2795米,远望犹如一只站立的巨象。居顶环视,又似一个特大的龟甲,面积100余亩。台顶建有望海寺。《清凉山志》记载“蒸云寝壑,爽气澄秋,东望明霞,若陂若境,即大海也。亦见沧瀛诸州,因以为名。”据说,以前登上望海楼,极目远望,近可及河北省阜平,远能见山东省渤海。

当看到两头石头狮子出现在前方时,蓝凯后背上的内衣已经湿了。他望着望海寺的山门跪拜下去。

望海寺正殿供奉聪明文殊。东西配殿各为三间石窑洞,内供石雕文殊像。一九九八年,东台顶又新增铜铸聪明文殊像一尊,铜像通高两米,金碧辉煌。

跪拜完毕,蓝凯感到浑身无力,就在望海寺为香客提供的客房内躺下。

这是一间南北通铺的房间,蓝凯躺在通铺上阵阵发冷,不由将身体卷缩成一团。

大约下午1点多,一个小和尚进来推推他,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施主,施主,你起来吃点东西。”

蓝凯撑着坐起来,有些不敢相信地问:“是给我的?”

小和尚怯生生的望着蓝凯点点头,他年龄在十四、五岁,一身土黄色袈纱,稚气中带着纯朴。

蓝凯接过碗,这是一只又粗糙又大的黑碗。

面条热呼呼的,很烂,放了鸡蛋和菜叶,还放了许多姜丝。蓝凯真的饿了,一会功夫就全部下肚。

蓝凯的头上渗出一层汗,觉得有了点精神,他把碗递给小和尚:“谢谢,你怎么知道我没吃饭?”

小和尚说:“是……是师傅说的。师傅说你上山早,可能受了风寒,叫我送过来。”

蓝凯问:“你师傅怎么称呼?”

小和尚说:“师傅叫心澄,是这儿的当家和尚。”

小和尚走了,一会功夫又提了瓶开水进来:“师傅说,你多喝点水。我叫沙净,有事就喊我。”

第二天,蓝凯病情加重,发烧、头疼,鼻塞,咳嗽,喉咙干疼各种症状集中出现,他昏昏沉沉躺在简陋客房里,一动不想动。

小和尚送来了两瓶感冒清和一盒消炎药。

感冒清和消炎药是从一帮背包客那儿拿来的。

昨天上山比蓝凯晚了半天,下午才到,看到小和尚给蓝凯送饭,才知道蓝凯病了。他打了个电话给凌方仪,凌方仪的意思还是不要与蓝凯照面,让他通过小和尚照顾蓝凯。

找了间偏僻的客房住下。他这些年习惯了星级酒店,猛地住在这一张通铺的客房里,很是不习惯。好在晚上来了一群背包客,嘻嘻哈哈的很热闹。

背包客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路上的见闻,说得最多的是假和尚。从他们调侃中,大致知道了情由。他们晚上在台怀镇闲逛时,碰到了白天在寺庙里接待他们的和尚,而且是西装革履的打扮,惊诧之余想搞个明白,就问“你不是庙里的和尚吗?怎么这样打扮?”和尚回答说“我们下班了。”他们顿时大跌眼镜,原来和尚也有上下班。

很快与他们混熟了,从他们背包里,找到二盒感冒清和一盒消炎


状态提示:第五篇 佛门寄愿 5--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