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青春校园>超级程序>第九十八章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囚犯的精神光芒(下)

故事的梗概是,匈牙利的作家凯尔泰斯,是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1944年,二战即将结束前的一年,年仅14岁的凯尔斯泰在上班的途中不幸被捕押往奥斯维辛。奥斯维辛大家都知道,那里是德国法西斯集中屠杀数百万犹太人的地方,他在那里度过了短短的几天,了解到集中营里的一切恐怖,幸运的是他很快被转入其他集中营,被苏联红军解放后回到祖国。凯尔斯泰艰难度日,一名真正作家的使命感驱使和呼唤着他去向世人传达自己的经历,写出了第一部作品《无命运的人生》,幸运的是书中讲述的大多数情节是从集中营的俘虏那里得知的。我为什么要强调故事来源这个情节,就是说明凯尔泰斯如果在奥斯维辛不是只待几天而是一年,还会不会等到二战结束被解放然后写出这个故事,作为奥斯维辛的幸存者又能够写出这个太幸运了。有许多改变命运的说法,我在这里要说幸运改变命运,但是仅有幸运是不够的。

故事中的主人公久尔考,接触集中营后由最初的恐怖体验渐渐变成了自然的日常生活,许多囚犯的心愿是成为好囚犯,谈论十分向往的自由,也会产生自由联想,回忆过去在家乡那些愉快的片段,在一个文字游戏、一个玩笑、一个笑话中会找到某种独特的欢乐。每天有一个小时,在工厂下班回来到晚点名之间,总是很热闹、放松的一小时,通常也是吃晚饭的一小时,也总是一些囚犯在集中营里最盼望、最喜欢的一小时。人们在那一小时里,处理各种杂事,捉虱子也成了一种趣事,把你那个命根也洗洗。那里面住着虱子。囚犯们相互之间发牢骚,走访,谈事情谈生意,交流信息,从笑话中汲取到了某种能够给予人温暖、力量的情感,伴随着笑声会变得温柔的脸面和虽然苦涩的微笑却流露出享受的表情。我们怎么来理解奥斯维辛里囚犯盼望和喜欢的那个一小时呢?那是他们在那样极端恶劣残酷的生存环境中产生的全部期待、希望、寄托,希望如火,会点燃人们生活下去的信心力量,会让人感到日子有奔头,虽然那个奔头那样短暂和可怜。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希望。一线光明,也要被绞杀灭绝,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法西斯的黑暗和可恨可恶。

我们在座的各位盼望和喜欢的时间可不是以小时来计量的,那里却是人类精神在冷酷无情的军事高压下顽强开辟出来的狭窄空间,还是那个灭绝人性的法西斯军事机器把犹太人的寻乐天性挤压到可怜的时段里?奥斯维辛的囚犯们,可不是一般的囚犯,他们象进了一个流程似的等着进焚尸炉,不远处就是不停地冒着烟雾的焚尸炉烟囱,周围是带刺的铁丝网甚至是挂在白瓷瓶上的电网。还有上面架着机关枪站着哨兵的高塔,那里的囚笼是有形的不但是有形的而且身处其间会使人心生恐惧的,我们呢,我们不也是生活在各种无形的囚笼中。不同样有压迫感,钱奴房奴指标奴业绩奴还有爬格子的奴隶,又有小富换房中富换车大富换人,豪富换什么?

讲到这里场面上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显得有些热烘烘的。

别墅游艇飞机也都有了享受到了,左顾右盼也没有什么可换的了,只好换个星球住一住。

大家哄的一声被吴为的这句话逗笑了。

一时换不了可以去月球逛一圈风光风光。去一趟2千万美元,更有的要花费多少亿美元去火星游逛,去完了又不能在那里长待呀,还得回到人类的母亲怀抱里。人仿佛钻到一个个圈子里、套子里了,不停地钻来钻去,成了套奴圈奴,成了无形囚笼里的囚犯。奴隶社会已经推翻数千年了吧,可我们现在依然生活在它的阴影里,成了无形的奴隶,看起来这个职场生态还是有问题,还是需要改造。据说,那些登月人回到地球多半会患上忧郁症,月球都去了地球上再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可做了。这是说富的人,达到顶峰的那些人,不富的人不能象富起来的人那样可以换来换去的,换什么?换心情,象富人那种换法也换不起啊,也无奈地自我宽


状态提示:第九十八章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囚犯的精神光芒(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