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深秋清晨,一夜静穆,紫禁城尚未得到一缕阳光,头顶上四方天,一轮残月依依不舍地坠下,几颗星星,零零碎碎点缀在月亮不远处,整个紫禁城后宫,各个宫殿却争先恐后地亮起灯笼,大开宫门,宫人脚步声、打水声、轿夫脚步声,渐渐传了出来。

康熙十六年秋,又一天,开始了。

启祥宫大门外,李安安木着脸,踏着船型高底鞋,扶着大宫女佳慧,一步一步,慢慢腾腾迈出门槛。身前两个太监打着灯笼,身后四个宫女紧紧跟随。门外轿子旁,启祥宫掌事姑姑绣安看安嫔走路姿势,略皱一眉头,紧走两步上前,躬身行礼,道:“安小主,请上轿吧。这会儿子去,怕是不早了。”说着,向前伸出一只手来。

李安安眯着眼,半睁不睁的,略“嗯”一声,依旧扶着佳慧,绕过绣安,径自钻进轿子。绣安一顿,把手缩回袖子,跟到轿子旁,正要领着人恭送,就听轿子里慢悠悠传出话来,“今日佳慧留下看门儿,姑姑陪本宫去给皇后主子请安吧。”

绣安闻言,又是一顿,随即赔笑道:“奴才自康熙十三年以来,承蒙恩典,就没再进过坤宁宫了。”

轿子里一片静默,隔了一会儿,绣安听着似乎没别的了,便笑一笑,对着抬轿太监说道:“起吧。”说完便要往后退,却觉后腰一个巴掌扶过来。小宫女葱香捧着一个手炉,挎着一竹篮炭,紧紧挨过来。佳慧在身后半扶半推着,轻声说:“劳烦姑姑稍后别忘了给娘娘手炉换炭。”

说完,佳慧便领着三个小宫女退回启祥宫内,葱香捧着手炉,站在绣安身边,低头等着。再看抬轿太监,一个个也是安安静静,启祥宫大太监王贺扶着轿杠,半躬身站着,侧目看了绣安一眼,便依旧谦恭静候。

绣安心里一沉,只得赔笑,“小主吩咐,奴才送您到坤宁宫门口。”

过了一会儿,才听见轿子里慢悠悠说道:“姑姑倒是辛苦了,这深秋大冷的天,劳你在门口等。”话音落地,王贺叫一声,“起——”,便扶着轿子大步走了。葱香迈着步子紧随。绣安反倒落后一步,紧跟几步往前赶了赶,才算跟上。

哪知轿夫走地飞快,一路疾行,顺着红墙胡同,一路往东,过永寿宫宫门,再往北略走一射之地,便是隆福门。早有敬嫔、端嫔、惠嫔三位宫位主轿子先后到达。敬嫔在门前下轿,晨光中看见启祥宫轿子赶来,便遣身边大太监崔柱儿前来,请安嫔先入隆福门。绣安听了,扶着轿杠笑道:“敬主子果然是个知礼的。”伸手就要去轿子里拉李安安。

哪知手刚伸进去,便觉指尖一烫,但见李安安捧着手炉,款款迈出轿子,对着崔柱儿说道:“难为敬姐姐想着。这大冷的天,既是姐姐先来了,便请姐姐带我们进去吧。”说完,看绣安一只手拢在袖子里,一只手指尖在外头,依旧慢悠悠朝敬嫔等人去了。

绣安不过是碰上手炉,指尖略有不适,并未烫伤,见状急忙要领着轿夫靠墙边停下。就见王贺已经带着人就把事办妥。绣安正要跟过去,身旁葱花早一把拉住,带往隆福门前。

敬嫔刚跟李安安几个寒暄,瞅见绣安来了,笑问:“怎么今日带乌雅姑姑来了?”

李安安轻笑,“佳慧看门儿呢,也该叫她学起来了。”

敬嫔看了绣安一眼,抿嘴儿一笑,便不再提。一时间端嫔、惠嫔也来见礼。因刚封了嫔位,几人都算和气,尤其敬嫔跟安嫔关系好,更是谦和亲近。等到叙完安,李安安依旧谦让敬嫔在前,敬嫔推辞不过,便带着三位嫔妃起身前往坤宁宫。

须臾间,一行人进了隆福门,往坤宁宫外台阶下按品列班,等待皇后召见。待几人领着宫女太监站稳,就见晨光中,佟贵妃披着白狐狸大氅,身后一队人伺候着,坐着全幅贵妃仪仗,出景仁宫,自景和门入。两列宫妃急忙按制行礼问安。

佟贵妃浅笑着,缓缓抬手,让众人免礼。带着众人排班列队。两厢站定,佟贵妃看看身侧站的是敬嫔,微微一笑,侧头问李安安,“怎么


状态提示:1.第一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