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恐怖悬疑>觋藏>第九十八章 棺材出口

沙重八扭头对文老三说:“当然要往下走了,不然咱们在这里等着,直到饿死为止?”

文老三一愣,痛苦抓着头,不知所措。

过了一会,他费解的说:“这个三苗国,到底还有什么秘密?”

沙重八给文老三讲述关于三苗国:“今天,尽管苗族三大方言区的分布状况,提供了解读苗族族源的重要依据,但,古三苗就是今三苗的先人吗?抑或今三羁为古三苗的自然延续?这是大有疑问的。史家对三苗、九黎关系的梳理,其历史渊源的混乱模糊,则显而易见。”

“中国古代,尤以秦汉前后,记载有三苗的文史文献达数十种,但古人所提示的,仍然是距离它们近两午年之遥远的模糊史实。何况,这些繁杂的文字资料,又被置放于两千年后的现代文明背景中,今日苗族现状和全新的地理座标,就难免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目光和思维。”

“这里有一个主体错位的问题。”

“古人议及三苗,研究起来,大体是以上古伏羲氏后裔的“苗”、“有苗”——今天川黔滇西部方言苗族的先祖作为主体对象;今人讲苗族,无不以“九黎、蚩尤”之裔的黔东南中部方言苗族为主体。故而主体的错位,诸家对三苗的研讨莫衷一是,便有“丹江说、南蛮说、江淮荆州说、洞庭彭蠡说、西裔说、南海说”。”

“其实,上古苗族历史的研究,“九黎蚩尤”从未被贯以“苗”,“有苗”的称谓。苗族三大方言以独有的芦笙文化为其共源,却彼此不能够用语言沟通,这已经是相当有趣的历史文化现象。东方九黎是现代苗族的主体,也是西部方言“苗”、“有苗”的源出。理解这一点很有必要。”

文老三听了很久,终于明白了沙重八的意思,他恍然大悟说:“意思是说,这个三苗国,有咱们想要的东西?”

“是的,咱们需要的东西,可能就在三苗国内。”沙重八点点头说。

“蚩尤部落在黄帝退兵后,把黄材作为部落聚居中心。”

“现在宁乡黄材及周边安化、新化还留存有很多古迹和历史传说。”

“一些老人告诉笔者“黄材”之名的由来:“黄材”实际叫“王宅”,意思是:“大王住的地方”,只是宁乡口音“王”与“黄”同音、“宅”与“材”难分,随着春秋末期这里变为楚地,“王宅”变成了“黄材”。”

“黄材崔坪“千佛洞”原来叫“十三洞”,相传蚩尤遗部到黄材后,其首领是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之一,他打着蚩尤的旗号,就住在这个山洞里,人们把它叫“蚩山洞”,只是宁乡口音“蚩”(chi)与“十”(shi)混淆,“山”与“三”不分,后来的人们据此认为此洞有一十三个洞相连,于是“蚩山洞”变成了“十三洞”。”

“黄材井冲还有一个“九牯洞”,在这里发现了七千年前的人类活动的踪迹。相传是蚩尤的第九个兄弟在此洞内生活过,因蚩尤兄弟均是牛首人身,所以叫“九牯洞”。”

“关于三苗国的来历有许多版本,所有版本都离不开蚩尤部落:或是他独自建立,后加入其他部落,或是他与其他部落一起建立。三苗国应是带有国家雏形的部落联盟。例如何光岳先生《南蛮源流史》(第31页)说:“三苗,指的是三支苗族,即神农氏炎帝之后,姜姓的苗和蚩尤……他们共同组成了三苗部落联盟”。为了与史书记载一至,本文中仍称其“三苗国”,“三苗部落联盟聚居中心”也就称为“三苗国都”。”

“史书上记载三苗国在长沙建国都。《名义考》云:“三苗建国在长沙,而所治则江南荆杨也”。三苗国都建在长沙近边的黄材与史书相吻合——宁乡黄材属长沙。又据《后汉书?西羌传》载:“西羌之氏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宁乡黄材距南岳仅一百五十多公里。况且,在长沙及南岳周边至今没另发现三苗国都城遗址,炭河里是湖南目前发现的唯一确认的古方国城址。”

“三苗国三支部落中,蚩尤部落是原住民,他们把黄材


状态提示:第九十八章 棺材出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