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言情总裁>残阳帝国>768 新式空射*
所有的指挥,全都通过电话线与外部连接。

新式*采用主动雷达寻的模式。他这一年来,利用春日丸打捞上来的资料,对日本通讯技术的改造,一直没有收获什么成果,但是技术总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最近一段时间,在诸如多腔磁控管这一类的电子管技术上,东京芝浦电器公司(东芝)逐渐有了起色,虽然小型化还无法做到,但是已经可以满足生产一型原始型的空射主动制导*了。从技术上说,算是一次跳跃了两步。

牧野不是喜欢技术跃进的人,他的经验告诉他,在技术升级上好高骛远必然是要吃苦头的,不过他现在没有时间一步步,从舰射型和半主动制导模式开始摸索,日本已经没有时间了。

陆军一直偷偷研制v1巡航弹的人操型的改进,竟然成为了现在这枚*的最大契机。

由于v1航速太慢,去年起陆军去掉了弹体上方的发动机,在*尾部塞进了一具德国提供图纸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这台发动机使用液态氧和偏二甲肼作为燃料,优点在于比冲很高,缺点当然是射程堪忧。

基本上陆军的这枚人操*技术上乏善可陈,但是对于牧野来说,毕竟个现成可用的平台,解决了发动机位置导致的轰炸机无法挂载,以及航速低下问题。如果重新设计一款弹体,难免在重心和气动方面进行大量计算,空耗大量时间。当然,也不是没有问题,毕竟这个平台是液体燃料的。

陆军实验表明,即使飞行员不操作,这枚人操火箭也可以保持平飞。事实上,操作这个东西飞行,难点在于控制速度,以避免喷口过热。

技术上面临的难题很多,最大的难题在于雷达,目前只能发射波长15厘米的电磁波,精度是不够的,而且海面杂波问题,仍然无法解决,但是实验以及实战表明,当敌人军舰足够大的时候,分米波雷达的精度勉勉强强是够的。

得益于去年实战的磨合,自动驾驶和惯性导航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明治电器的陀螺仪精度已经达到德国提供的原品水平,并且还在提升中。

这枚*还没有被正式命名,它的出现令武器设计部分的所有专家倒吸一口凉气。日本武器设计,一直以来都是抄袭为主,创意远远不足。

将雷达、导航、自动驾驶等最尖端技术捏合到一起,攒出这么个玩意儿。实在超乎了所有人想象力,并且在论证阶段,大家渐渐发现,这个方案也许是可行的。比如,糟糕的雷达提供的目标更新率,恰好是够的。自动驾驶仪经过实战检验,勉强可行,*控制在7米的长度,重量为2.8吨,较之v1*,重了不少,但是重型轰炸机却刚好可以挂载。射程很短,只有大约35公里,不过太远了其实也没意义。

电话打来,200公里外海军机场起飞的深山轰炸机,已经成功起飞。

牧野的稍微舒了一口气,今天的第一关过去了,后面还有捕捉目标、发射……等等难题等待考核。

海面上,一艘靶船正静悄悄飘在海面上,这是日军占领越南时,强征的法国货轮,尺寸足够大。并且使用无装药的*试射,即使命中了修修补补哈能用,海军预估风险不大。

牧野通过潜望镜可以看到远处的靶船。按照预想,轰炸机将沿着海岸线飞来,飞行员通过目视发现目标后(预计30至40公里)距离上,将进行繁缛的操作,预计可以在3分钟后,也就是在距离目标大约20公里的时候,把*发射出去。实际上,因为缺乏搜索雷达提供目标指示,这还是一枚视距内的*。

远处,四发的大型轰炸机慢慢靠近。飞行员穷尽目力搜索目标。地面指挥部传来指令,告知目标就在正南方位,可以使用*雷达进行搜索。

此刻*通过电缆连接着飞机,可以使用飞机电力进行雷达搜索。这是今天的第一步实验。

操作员接通雷达,开始对海搜索。机扫雷达在狭窄角度上,左右转动寻找目标。很快就接收到了海面反射信号。

从这样的杂波里找到目标,需要操作员通过音频分辨。一旦听到连续的刺耳音频,意味着可能搜索


状态提示:768 新式空射*--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