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元末新世界>第三百一十七章 争先4
志龙再用飞将军的称号已经不合时宜,毕竟自赵石以下,纪献诚、万金海、夏侯恩等诸将众多,若其再得军功后,职衔上难有晋升之名号,长此下去恐失诸将进取之心,故拜请于志龙立元帅称号!

立帅,不称王!

于志龙心中大动,再往下看,谢林指出此时靖安军力有未逮,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张士诚前例鲜活犹在,于志龙实不宜再犯。

此时谢林特地来书劝进,怕是有自己的小心思。

于志龙放下信,微微思索。自古劝进者,一旦成功,自然有从龙之功。高官厚禄,绵绵福荫家室数代,自不消说。谢林既然一心归附于己,自然希望于志龙平步青云,自己也水涨船高,不过他还是隐晦的劝谏于志龙不过忘了张士诚的前例。

要说这届元廷的度量也是相当大。张士诚者,如此大的声势造反,元廷绞杀不得,也就没有了彻底剿灭他的心思,只要你肯归顺,就可暂时给你个名号。张士诚居然可保留一个听调不听宣的实惠。

但是你一旦称王称霸,也就是向世人宣告与元廷的誓不两立的招牌,即便是再昏聩的朝廷也不会容忍!张士诚不能见好就收,自然找来脱脱的倾国之兵的灭顶。

于志龙自解困临朐后,几路兵马齐出,如今已得东、南数县。若无意外,胶州、般阳路等元廷辖地数月内也极有可能占据。届时靖安军广有土地纵横数百里,民众百万,一旦割据成功,必有称雄之势,早一步劝进,就早一步收益。

久居官场而不倒的,不是变态,就是人精。

能够在风云际会时还有此清醒认识,更是难得!

信的末尾,谢林道:临朐等地苦于盐少,靖安军得了日照,最好继续维持盐场运作,完全军控,以便抽取军资。包括炼铁、制器、采矿等,都应立即仿作前朝,迅速筹建专属衙门特管。

于志龙击节赞叹,乘兴拿起案上的一支狼毫,草拟了一封军令,擢赵石、纪献诚为指挥使,万金海、夏侯恩为副指挥使。

正要发出,又觉得还不到最佳时刻,且待这边战事鼎定后再说。

不过临朐战事要紧,于志龙还是另行书信一封,令军使回复纪献诚,叮嘱其行大事者,切切小心!

军使刚刚出门,驻港的手下回报,港口外突然出现几艘大舰,逡巡不去,看型制非普通民商海船。因不知对方来意,手下赶紧令所部封锁码头。

“备马,去港口!”于志龙心中一惊,立刻穿甲吩咐。屋外劳景大声应诺,令亲卫们准备随行。

此时东海之滨,海浪涛涛。连绵的巨浪自天际层层涌来,恶狠狠的拍打在岸边嶙峋的礁石上,飞溅出无数白花花的泡沫。雪白的泡沫飞溅,退落至汹涌的海面,在下一轮的浪头中再次聚团而来。

冰凉的海风自广袤天际瑟瑟而来,于志龙即使在精铁甲胄外罩了一层羊绒大氅,仍然感觉到一股冰凉的的寒意。

一个雄健的旗手双手紧握小臂粗的光滑旗杆,他身体前倾,抵御迎面的海风,紧紧跟随在于志龙身后。

快马来到海边,于志龙仰头深深吸了几口气。浓郁的海腥味沁入心脾,令他神清气爽。此世他还是初次感觉到大海的气味和风姿,见到海洋的辽阔,难免产生一种莫名的兴奋。

他多少还有些前世大海惊涛骇浪的记忆片段,面对这波澜壮阔的海天一色,尚能勉强自持不乱,但手下大部分从未见过此情此景的靖安军将士无不是震惊的喘不过气。

天地浩瀚,人渺如蚁!

“好大的湖!”一个亲卫深吸一口气,情不自禁叹道。引得附近众人讪笑:没有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于志龙微微一笑。未登高山,不知天之远,不临大海,不晓水之深。此子犹如井底之蛙,初登上井台,见到外界广袤的世界,任谁都会惊得莫名。

此时旭日东升,火红的朝阳渐渐转为白炽,海天一线处泛着一抹鲜艳亮红色,在浪花中闪烁。红彤彤的朝霞正托着一轮红日。向北远眺处,几点帆影绰绰,楼船威赫,正是于世昌禀告的几艘不明来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七章 争先4--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