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逆袭成王>第三三八章 家与国,义与义 二
扮的人,各个颇有武艺,不过大多数人的口音倒像是关中一带的,而且能够判断出,这伙人并非刘正的人,而是另外来支援的义士。/p

而后便是一群衙役与士卒,这方面

,事实上几个府衙是羞于提及的,毕竟救人不成反而添了不少乱子,怎么看都有些说不过去。/p

最后便是那些佐吏门客了,这伙人有五六百人,但很奇怪的是,这些人似乎及至很晚才反应过来自家主公都在夷吾楼中,也是在刘政亲率数千弓弩手赶到、镇压住场面的时候,这伙人才姗姗来迟,简直就像是来走过场的,蠢的不行。/p

至于敌人那一边,就更为离奇了。/p

一开始的那伙贼人明显是要杀刘正和荀彧,及至两方逃窜后,竟然有部分人直接换了目标,朝着一众官吏下手。这其中,很多人从动机上考虑,觉得这批人与一开始的那伙贼人根本就是两批人,毕竟想要了解那些官吏的动向轻而易举,真要下手,根本无需临时起意,直接一网打尽比什么都干脆利落。/p

再之后,其实还冒出来一批辽东人和一批乌桓人,听目击者所说,是闻讯赶过来支援贼人的,只不过那两批人合起来也没有过百,在前来的路上更是直接撞到了前来支援的刘政大军,还没来得及逞威风,就被弓弩手当场射杀了不少,随后便缴械投降。/p

而有了这两帮人的参与,也就预示着一开始针对刘政和荀彧的那些贼人并非辽东和乌桓人,至少并非辽东和乌桓的心腹,毕竟,那百余人中反倒有几个乌桓和辽东那边比较有名的人物。/p

事情打听到了这个地步,能在蓟县城中成为中等层次的权贵,一些模模糊糊的轮廓自然也描绘了出来,也知道整件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这时候除非是真的蠢,要不然绝对不会再去打听这件事情,以免家族受到牵连。/p

也是在他们绝大多数人觉得只要将心思藏好,不至于被拉进泥潭的想法刚刚生出不久后,刘虞病危、骑督尉鲜于银和治中赵该为了替失踪的大公子刘和照顾刘虞而退位让贤的消息传出来了,于是,人心再一次浮动。/p

这不仅仅是因为刘和突然失踪,刘虞病危,也是因为在这些消息中,还夹杂着刘政退居治中,前涿县太守刘备暂代别驾统治蓟县的消息。/p

整个权力中心,在混乱发生后的第二天就彻底从州牧府来到了官驿,这一瞬间的改天换日,让无数人都恍然间觉得发现了昨夜的秘密,却也都反应不过来,不知道该不该站队,甚至都不知道应该找谁去问清楚鲜于银与赵该到底是不是真心退位让贤,因为此事受益的刘备又是不是始作俑者。/p

而权力的更替,事实上连昨夜侥幸自夷吾楼中逃出生天的一众重要官吏都有些蒙了,连他们都无法得知鲜于银和赵该的心思。因为州牧府被保护了起来,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而且,那些守卫他们一个都不认识。/p

另一方面,刘备并没有前往府衙就职,甚至根本无从得知他的下落,只能收到他派人传达的口谕、印信,以至于那些官吏都看不懂蓟县的局面了,甚至还有人前往州牧府对闭门不出的鲜于银破口大骂,妄图用“幽州困顿,蛮夷肆虐”激出一向暴躁、好战的鲜于银,却根本毫无效果,反而惹来护卫的一顿毒打驱赶。/p

于是,往后的几天时间内,他们只能在州牧府和刘政府邸不断徘徊,根本无心做事——或者说,也想用通过不做事来试图了解局势,然而得到的只不过是刘虞派人出来通知他们安心做事的口谕,却连到底是不是刘虞亲自颁发的口谕都不得而知。/p

随后几天,有些人累了,便也如同那些因为封城闹事的百姓一样,该干嘛干嘛,有些人或是倦了或是心虚,便也辞了官,在暗处观察着局势,也有一些人露出野心,开始做实事,亦或谗上媚下——接连十几天,新旧权贵交替的端倪已经初露苗头。/p

而与此同时,不少空缺都被刘备下令填补了,其中绝大多数补位的人,都是本来住在官驿的各州使者,另外一些人,则


状态提示:第三三八章 家与国,义与义 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