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穿越重生>皇帝,哥罩你>第223章 攻与不攻

吕大通连下三城,不仅辽人没想到,就是徐诚忻也没想到。他没想到辽人的武备已经如此松懈,看来与西夏打了这一仗后辽国兵力大减,已经不是以前那么强悍了。

仪仗着强大的炮火和正确的战术,这一仗打下来铁卫军几乎没什么损失,伤亡极其有限。大军在檀州休整一天,立即开始下一步的收复计划。此时真定大营杜子骞的军队已经从东面向瀛州进发,他虽然没装备火器,但拥有二十万大军,拿下瀛州不是问题,再从瀛州向北直取莫州和薊州也只是时间问题。

仅用二天时间,宋军一举拿下东线的七座城池。辽军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抵抗,一来他们没准备,想不到宋军出兵如此果断迅速;二来也确实兵力上捉襟见肘,女真族派出十三万,驻守上京的十多万还在休整当中。剩下的就都是些地方卫戍军和各亲王府军,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动用的。

铁卫军在檀州休息了一天,不用徐诚忻动员,手下众将纷纷请战,要求一举拿下其余各州。这正是徐诚忻想要的,所谓打铁要趁热。趁辽国还没反应过来,铁卫军立即分兵两路向西面扩张。

徐诚忻带领步兵在北线,用不到十天时间轻松拿下儒州、妫州、武州、新州。吕大通与王怀充带骑兵在南线,用十二天时间拿下蔚州、应州、寰州、朔州、云州。两支军队向西并头并进,加上杜子骞向东北方的进攻,总共化了大约半个月时间将幽云十六州全部夺回。

消息传到京城,朝廷上下一片欢腾,百官朝贺、百姓奔走相告,比过年还热闹喜气。他们突然发现原来辽人并不是那么可怕,他们也不过是人而已,只要意志坚决、准备充分照样可以将其打败。一时间,徐诚忻带的铁卫军和杜子骞带的北府军威望大涨,此二人也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填词写诗颂扬过了。另外还一个跟辽人死磕的吕大通,一晚连下三城,在百姓们眼里简直是一个奇迹,名声大振。

当然,百姓们嘴里津津乐道各位将军的功绩,朝中大臣们总是习惯性的把最大的功劳归于皇帝。臣下有再大的功劳也是皇帝领导有方、知人善用,这个关节谁要是弄不清就不配在朝中为官。哲宗这几天整天喜气洋洋,文武大臣们在朝中一连几天的歌功颂德,简直比秦王汉武更威风几分。

兴奋了几天以后,北疆送来的二份折子又让朝廷争论不休起来。这两份折子分别来自徐诚忻与杜子骞,说的是同一件事,意见也大至相同,就是建议朝廷允许他们继续北上伐辽。

在这件事上,哲宗还未打定注意。本来他的最大愿望只是收回幽云十六州,至于吞并辽国这样的壮举他只是偶尔想想,决不敢有付诸实施的胆子。如今徐诚忻与杜子骞竟然能在短短半月时间就一举拿下幽云十六州,让他对宋辽的军事力量对比有了重新的认识,感觉打掉辽国似乎也不是那么不可实现的。

二人在上奏的折子中例举了敌我局势和力量对比,出兵理由看起来非常充分。首先辽国与西夏打了将近一年的战争国库空虚、兵疲将寡,百姓厌战情绪强烈,自下而上都不愿再继续打仗。其二,大宋虽然也出兵西夏,但纯属于磨洋功,除在损失几十万兵力,基本没伤筋动骨。而禁军本就亢员,这些损失严格来说是利大于弊。其三,大宋民富,久受辽人侵犯早就对其恨之入骨,灭辽深得民心。其四,铁卫军有火器优势,辽军暂时还找不到有效的应付方法,北府军在草原历练一年,士兵做战经验丰富也可一战。其五,女真族崛起,可以大大牵制辽人兵力,使其腹背受敌……

一条一条看下来,似乎每一条都无懈可击,看得哲宗波澜大起,不由燃起一股雄心壮志。做为一位有报负的君王,成就一番千秋伟业让世人敬仰,成为一位开疆拓土的伟人那是梦寐以求的。大宋虽然富庶,但长久以来总是边疆多事,北面有辽、夏,东面的倭国、西面蕃国蕃兵,都想来敲诈勒索。如今倭国、西夏已灭,国威大振,再若将强辽吞并,大宋将威服四海,再也无人敢越轨。


状态提示:第223章 攻与不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