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1942风起南洋>第149章 留学

“我们的实力现在只能生产最简单的单缸发动机。复杂一点的就需要别人的帮助,美国人若是答应帮忙,哈雷也是一个好的选择。比如它的l头引擎,有效、廉价、结构简单,只要有设备,我们自己就能生产。以后农用机具也可以用这种引擎,美国人自己都用到七十年代。

还有采用odelf已经很成熟了。我们完全可以引进,只要美国人同意。

用德国的技术和标准,便于德国战败后,我们去捞好处。用美国人的标准,我们可以熟悉美国人的生产流程,进一步研制更多的美国发动机,比如美国人二战那些著名的卡车,再比如我们要用的双黄蜂航空发动机。”李衡说出了理由和选择,剩下的让赵易去头疼。

单缸摩托是三人早就确定了,只是单缸摩托车马力偏小,在泥泞的道路上,运载量更偏小。重型摩托是必须的。德国标准还是美国标准,这不仅仅是两款发动机,更是牵扯到方方面面。

先锋军军工的主要精力还要武器弹药方面,要生产摩托车,就现有的实力来看,只能选择一个方向。

“不用这么纠结,我们当然先选美国货。就算美国人不提供给我们技术支持,就凭着机场那些技工们的零星帮助,我们也能很快先仿造出来。这年头材料应该差距不多吧,逆向测绘现在应该没问题吧?”叶关偏向哈雷。

德系和美系摩托都有现成的车可以拆解,要逆向测绘都可以。

“对,不用纠结。我们先问美国人。若是给技术支持,我们选美系,若是不给支持,自己钻研德系。”赵易选择起来也很简单,也很果断。

美国人倒是犹豫了一阵,直到史迪威出马才答应了下来。

提供相应技术支持,并不是出售技术,也不是出售专利,只是提供部分技术支持。

赵易得到美国人的三千万美元贷款后,立即抽调出了三百万砸在了发动机相关生产设备和相关技术支持上。美国人一下子热情了,哈雷公司答应提供给先锋军5名留学培训技工的机会。

“五名怎么够?至少得五百名。”提到留学,赵易决心实施留学计划。

以前没钱,先锋军也没地盘,连人才都没有,想送人才去国外都做不到。现在不止是美国人新给的三千万贷款,更加有利的是美国人的态度,明显是支持先锋军。

二战期间虽然兵荒马乱,但美国本土却远离战争。这个时候留学美国,只要资金能跟上,比战后要强得多。

这个时候的美国,已经开始了军事动员,年轻男子很多都去当兵了,老教授们学生变少了,留学生能得到更多的受教机会。工厂里的年轻劳动力少了,留学生去了能学到真本领顶大梁。现在华夏和美国是盟友关系,在华夏还有用处的时候,两国的关系还是不错的。那么多年的**提案被废除就是一个让人唏嘘的明证。这种环境中,一些技术也能对华夏学生开放,若是有更多资金支持,甚至能得到更多机密。

“不需要什么机密,基础比那些什么机密更重要。只需要去美国科学系统的了解到工业基础,能得到二百多年的工业革命基础知识,学会科学系统的研究模式,留学一趟就值了。”李衡积极赞成。

“老大,五百人是不是太多了?”叶关犹豫道。

“五百人还多?不算多。”李衡先反驳道,“那些重点行业一撒,就见不到几个人了。一年五百个,两年下来才一千人,二战后还不知道什么形势,至少在49年时,六年的时间才培训三千人。三千人才撑起多少工业项目?如果可以,我希望人数更多一些。”

“我不是说这些人多,我是说培养成本的问题。”叶关摊手道。

“成本?留学美国虽然贵一点,但也不是很多。我们承担的起。”李衡稍一楞,随即扳着手指头数道,“一个人一年按照一千美元算,五百人不过才50万美元。这笔钱已经能生活的比较轻松,如果再紧一点,美国那边我们有几个工厂和企业,可以提供勤工俭学。还有合作单位,还可以找那些大公司寻求实习培训,半工


状态提示:第149章 留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