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标铜>第四十七章 东瀛浮波随心动 6

与在日本相比他们唯一的改善恐怕只在于不会因为奉教而被烧死,而其他的一切似乎都没有多少改变。

在平山看来这与之前日本的各种宗教本质并无多少差别,堺港北面的大阪在三十余年前便爆发过一场教徒与领主的战争,不过彼时那里的主人是一向宗的本愿寺,而天主教徒更多却站在容忍教会的织田信长一方,天正年间的石山合战将附近烧作白地,这才有了后面大阪城的新建基础。

但谁能知道换个地点换个名目,天主的信徒就不会对大名们发起同样的战争呢?平山甚至觉得这种事情用不了多久就会在日本发生,而根源也只在阶层的对立与世道的不公。

当然,宗教战争的基础即便在马尼拉也广泛存在着,不过是形式不同罢了。

但平山却惊奇地发现,在澳宋治理下的城市,这种基础似乎真的消失了。

那座城市有着干净整洁的街道,红光满面的町民,昂首阔步的战士以及欢声笑语的学童。奉教和不奉教的百姓和谐相处,许多工地上无分昼夜的忙碌,工人们通宵达旦而不知疲倦。

在三亚见不到乞丐与浪人,整座城市像是一台不眠不休的机器在不停吞噬着迅速增长的人口。就在访问三亚的几天时间里,港口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化着,真不知道再过几年能够成为什么样子

归化民的生活如何他有眼睛可看更有耳朵可听,常年往来于南洋和日本,他对澳洲人的事情也并非一无所知,至少精致的澳洲货物在这两年间陆续流入马尼拉不少,然而在三亚他还是第一次体验到澳洲人的治理模式与百姓生活。

可以说充满了震撼,原来寻常百姓还能这样过活,至少归化民的饮食已经比许多大名要好了。

傅小飞告诉他,给予归化民体面的生活是元老院的责任,也是为了维系这个国家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他这话倒没有骗人,元老们的共识便是要让社会基础与科技水平相适应,没有整个社会基层的支撑,光靠一些发明与科技的领先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同样的武器即便告知大明所有技术并手把手教会他们去做,但除了几年十几年后让技术流入后金并使其后来居上外恐怕不会有更好结果,这样的事情既然已有预见,元老院便不会让它发生在自己领内。

通过更好的待遇和福利可以吸引更多的移民归化,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工业机器提供动力。毕竟除了战争之外民众的消费能力将是推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比起只知道将钱埋进土里的皇亲和财主,让更多的平民分享发展带来的好处是最好不过的方式,比之依靠无根之木般的硬性科技提升效果见得更加长远。

平山不认为元老在说谎,却也想不到这许多道理,只觉得这是澳洲人招兵买马的手段,但参观完三亚小学校的一场足球赛后他似乎被什么东西击中了内心中柔软的一处。

出身于战国乱世,好容易挨到了天下太平时却并未见到多少太平景象,日本眼下的秩序更多来源于幕府的威压,若用大明的话说,只是畏威而不怀德。比之澳洲人学堂中的少年们如初生朝阳般的模样,他明显被触动了,他希望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也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得到这样的生活。

是以几天时间便打破了心防,纵然是净化仪式也未让平山有多少动摇。

“首长,我愿随你去高砂国。”宴会之后他再次向平求圣表明心迹。

“你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啊?”

“濑户内海的航线你应该比李东主和其他人都熟才是,我这里正有一件要紧事体需要你做。”

看平求圣不像是在敷衍,平山才安下心来,“首长尽管吩咐,小人定不辱命。”

“此番去四国,你觉得可靠的人手都可列个单子报来与我,记住,这次不是拓殖而是经商,另外就算是切支丹也无所谓,但人必须能得信重,至于打点幕府的官员就由我来出面,你牵连得越少越好……”

…………

吃过了宴席,翁翊皇心情舒畅,这源


状态提示:第四十七章 东瀛浮波随心动 6--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