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逍遥江山>1957. 2005章: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介子推算是最忠诚的了,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公返国后却背弃了他,介子推一怒之下逃出都城隐居山林,也抱着树木焚烧而死。#杂ㄨ志ㄨ虫#尾生跟一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没有如期赴约,河水涌来尾生却不离去,竟抱着桥柱子而淹死。这以上的六个人,跟肢解了的狗、沉入河中的猪以及拿着瓢到处乞讨的乞丐相比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重视名节轻生赴死,不顾念身体和寿命的人。

“世人所称道的忠臣,没有超过王子比干和伍子胥的了。伍子胥被抛尸江中,比干被剖心而死,这两个人,世人都称作忠臣,然而最终被天xia人讥笑。从上述事实看来,直到伍子胥、王子比干之流,都是不值得推崇的。

“你孔丘用来说服我的,假如告诉我怪诞离奇的事,那我是不可能知道的;假如告诉我人世间实实在在的事,不过如此而已,都是我所听闻的事。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人之常情,眼睛想要看到色彩,耳朵想要听到声音,嘴巴想要品尝滋味,志气想要满足、充沛。人生在世高寿为一百岁,中寿为八十岁,低寿为六十岁,除掉疾病、死丧、忧患的岁月,其中开口欢笑的时光,一月之中不过四、五天罢了。天与地是无穷尽的,人的死亡却是有时限的,拿有时限的生命托付给无穷尽的天地之间,迅速地消逝就像是千里良驹从缝隙中骤然驰去一样。凡是不能够使自己心境获得愉快而颐养寿命的人,都不能算是通晓常理的人。

“你孔丘所说的,全都是我想要废弃的,你赶快离开这里滚回去,不要再说了你的那套主张,颠狂失性钻营奔逐,全都是巧诈、虚伪的东西,不可能用来保全真性,有什么好谈论的呢”这一番痛骂,可谓是畅快淋漓,饶是孔夫子也反驳不得,只不过孔夫子不说,并不代表天xia人不说,自从天xia一统,汉朝董仲舒上天人感应三策,雄才伟略的汉武帝罢黜百家,儒家成了天xia正统,天xia人只要想做官的,学的便是孔家之言,做的是孔家之事,对于一个盗贼大骂孔夫子老人家这样的恶行,少不了口诛笔伐了,虽说柳下跖的事迹,孟子史记汉多次提及,其惩恶扬善,杀贵族,救奴隶,攻城池,没收奴隶主的财物,所到之处,“大国守城,小国入保”,各诸侯国望风披靡的英雄事迹也多有提起,但就大骂孔夫子一事,硬生生的被读人钉在了恶人的牌坊上下不来,所以后世人说到恶人,少不了这位老兄。

天xia读人不少,人人皆以读人为荣,无奈不喜读的也不在少数,金家这几位公子哥就是其一了,金公子虽知晓典故,但也只是应付朝廷公务罢了,说起这些隐晦的历史典故所知不多,勉强知道这位老兄不算什么善人“

见三位公子都看不出自己的手臂,田管家颇有几分英雄寂寞的味道,但听得金公子询问,倒也不敢继续卖弄,把其中的奥妙给说了一遍,这份状纸要说刁难,还真是刁难,柳跖为古代出了名的“割人肝、食人肉”的大盗,而被他所告的伯夷、叔齐,这两位老兄很有意思,本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就这么两个人,引起了不少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艺术家、文人学者、帝王将相的大肆赞扬,孔夫子老人家在自己的论语中曾先后多次赞颂伯夷、叔齐,评价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并评价夷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孟子评价夷齐为“圣之清者”。管子曰:“故伯夷、叔齐非于死之日而后有名也,其前行多备矣”。韩非子曰:”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把伯夷列传作为人物列传的首篇。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写过一篇伯夷颂,赞颂伯夷、叔齐。南宋宰相文天祥,在被俘囚禁期间,曾写过一首和夷齐西山歌。“


状态提示:1957. 2005章: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