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大宋好相公>章三三四 精锐发动

赵令訡是对海路贸易的变化最为直观,也是他钱袋子的主要来源。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小小的真腊在跳脚。

再者说,他已经打听过大宋舰队的战力,莫说倾巢而出,就是分为两部,当中一部依旧能压制南洋任何一国的水军。

“都说说吧。”赵昚没有看赵令訡的奏本。

赵昚知道赵令訡必定支持他,猜都不用猜,毕竟海上贸易的多寡,赵令訡最为直观。

“启奏陛下,末将认为,当此之时,不应该是讨论严惩真腊,而是如何确保海路畅通。”李宝说到。

作为水军当中官位最高、战功最为显赫之人,他的话,很有力度的多。

不过,有人不认同,一名御史,准备站起弹劾李宝僭越之罪。

“说说看,具体如何?”赵昚开口,无形中制止了那名御史。

“历朝历代,独尊汉唐,无他,汉唐开拓西域,威加海内。汉唐维持西域,广设军镇。唐末失去控制,在于军镇败坏。如今,海路不畅,可借鉴汉唐,在海路设军镇,控制海上贸易之路。到时,海路畅通,各国臣服,大宋将君临四海,宇内独尊”李宝继续陈述道。

要是梁范在,八成举手脚赞同,李宝的思路,就是当年日不落帝国在干的,要不是他们满世界占据重要的港口和补给点,怎么能有世界第一的实力。

李宝这一番话,说要尽数出自他的口,当然不可能,不过现在谁还没有个幕僚,而且又是在文官当道的大宋。李宝又是个乐于上进的,自己读些书,再从幕僚那里学点什么,很是寻常。

“荒谬!海外国家无数,若设军镇,军饷不可计数。军费从哪何而来?汉唐以强亡,无不是因为军镇过重,耗费过度,最后藩镇割据。”汤思退嘲笑道。

“李将军有理,不过,如何在海外设军镇?”赵昚打断汤思退,疑问道。

“移民筑城!”李宝递上奏本说道。

“嗯……其他人也说说。”

赵昚同样没有看奏本,接着问道。

“陛下,臣以为,不管此事如何决策,必须考虑到大宋周边各国。如果大宋对外拓土引起南洋列国恐慌,只怕西夏那里会有问题,还有金国说不定也会趁火打劫。到时,只怕是遍地狼烟。”同签枢密院事,蒋芾说道。

“陛下,昨夜,真腊使者连夜逃走。”一个小黄门把真腊使者连夜离去的消息告诉了李之海,李之海急忙走到赵昚身旁,轻轻地说道。

“那蒋卿以为当如何行事?”

赵昚朝李之海点点头,又转而询问蒋芾说道。

赵昚打定主意出兵,已命令李之海派带御器械扣押真腊使者。

“臣认为,我商人无故被真腊扣押财货,还被杀五百人。近来真腊日益猖獗,不出兵,无法向天下人交待。不出兵真腊,无法彰显大宋国威。但此时,矛头不宜过大。只言真腊扣押大宋商人财货,杀害五百大宋商人之事。”蒋芾谋划道。

“臣赞同,可先礼后兵,命真腊请罪赔偿,并保证过往商人安全。如若不然,则出兵伐之。”汤思退补充说道。

汤思退的想法,还是希望靠着嘴皮子解决。

“陛下,真腊水师战船上千,水兵两万。大部分时而军队,时而扮作贼寇,虽不至于杀人越货,但往来海商首先就要被他们盘剥。南洋海路一带都控制在他们手上,仅仅是一句保证过往商人安全就可以解决?”

李宝反击道。

“行了,不必再说。蒋卿,具体应该如何去做?”赵昚喝止汤思退、李宝,又询问蒋芾道。

蒋芾虽是文官,但对于兵事了解的足够深入,关键时刻是个狠角色,能下去手。

“臣的方案是孤立真腊,出精兵敲打。水师横行海上,可歼灭,将万里石塘一带纳入大宋水军巡查范围。派出精锐水师,并不以大宋水军名义,装作海匪,覆灭真腊水师。真腊丧失水师,焉能控制海路?如此,既大振我国威,又解决海路的畅通问题。即便是我们不声张是大宋水军,南洋谁不知道,只有我大宋有炮舰!”蒋芾陈述道。

“臣


状态提示:章三三四 精锐发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