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都市现代>石道>第二百八十集 改变人生

张专家认为,按照春秋时代的古代智者所定下的真玉鉴赏标准,真玉应该具备温润含蓄、垂之如坠、折而不挠、其声舒扬、缜密以栗等几个特点。

温润含蓄说的是折光率和透明度,真玉既不能像田黄一样暗淡无光,也不能像钻石、水晶那样高度透明;

垂之如坠对应的是相对较高的密度;

折而不挠对应的是强的韧性;

其声舒扬对应的是具有特征的音;

缜密以栗对应的是中等的硬度。

张专家由此推断,作为玉髓的“金丝玉”,至少有两点不达标:先,它不可能有强的韧性。

玉髓的晶体结构是一个个颗粒聚集而成的,作为真玉,和田玉的晶体结构是丝状晶体交织而成,翡翠则是柱状晶体的交错构成,所以真玉韧性很强,而包括“金丝玉”在内的玉髓类玉石是容易碎裂的。

因此“金丝玉”不太适合做手镯。另外,“金丝玉”的密度不达标,翡翠的密度在3.2,和田玉的密度3.1,而玉髓的密度基本都低于3。“金丝玉”的密度只有2.6~2.69之间。

张专家还认为“金丝玉”的矿藏量“绝对不会少”。

二氧化硅类玉髓在地球上的产量很高,找到“金丝玉”类原生矿的概率是很高的。

散落地表的“金丝玉”只是玉髓类矿产总体储量的冰山一角,“金丝玉”即使现在差不多捡没了,但必然存留在一些收藏家的手里,这个总量一定非常巨大。

“金丝玉”是在火山喷所造成的热液环境中产生的,这并不是一个罕见的地质现象。

也就是说,全世界不可能只在戈壁滩有这个东西。

比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历史上就曾是火山喷非常活跃的地区,而张专家曾经在这些国家见过跟“金丝玉”差不多的饰品,一个吊坠的价格大概在两三百元人民币。

所以,张专家认为,“金丝玉”根本不值得收藏。

但余俊并不是一个任由命运摆布的人,你张专家说不行就不行了?你算老几?

余俊也请来了玉石方面的专家来看他的作品,终于,也有慧眼识珠的专家帮他说话了。

这个专家姓王,他认为,尽管“金丝玉”不属于真玉,但不可否定的是,它确实具有独特的美学特质,如多变的色调、漂亮的颜色和柔和的光泽。

黄色的真玉非常稀缺,中国自古以来又是以黄色为上,这也是为什么田黄在清代以来被捧到很高的“石帝”地位的重要原因,而现在我们看到,田黄“独有”的黄色,“金丝玉”也有,而且层次更多,效果更好。

“金丝玉”又比较硬,不像田黄那样非常容易损伤。

所以和田黄相比,“金丝玉”显然更有价值,美学意味更高,质量也更好。

对于“金丝玉”市场目前的低迷表现,王专家表示,他对“金丝玉”的总体观感是非常不错的,而且目前的几大藏家对这种石材也非常尊重,请来最好的雕工进行创作,做出来的东西确实漂亮。

对于“金丝玉”的价格,王专家相信会越来越高,余俊尽管放心经营就是。

“当然,任何事情都应该循序渐进,让藏家有认识的过程,下手的机会,有一个合理增长的流通的量,这才是一个健康的过程。‘黄龙玉’暴涨暴跌的例子就可以从反面说明这个道理。”

王专家的话给了余俊颗定心丸。

他知道,要让“金丝玉”大放光彩,宣传很重要。

他成立了广州“金丝玉”文化促进会,邀请同道一起,专门做“金丝玉”的宣传推广工作。

有一天,他“承运斋”的店里来了一位不之客,这人叫韩风。

韩风,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2oo8年创办“金丝玉”宣传网站《快乐蚂蚁》,十分注重媒体对于“金丝玉”的桥梁作用,历时三年勘察“金丝玉”产地,出版“金丝玉”专著《准噶尔瑰宝》,多年来,为“金丝玉”文化推广不懈努力,积极挥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沟通交流的平台作用。

他把“金丝玉文化”作为与丝绸之路文化内涵交融的载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集 改变人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