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仙侠修真>一名隐士的前半生>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南山问答
我看都有忽悠的成分,这难道不矛盾吗?

答:什么叫老实人?是忠实于事实吗?谁能够真正看清事实?谁能够做到“实语者”、“不妄语者”,恐怕只有得道之人吧。是忠实于自心吗?想什么说什么?人无恒产者便无恒心,作为一名久穷之人,对金钱有自发的心理趋向,对富人有天然的仇视心理。这个心理在我们老家十分典型,我们都不能免俗。

比如,老家人最喜欢讲的所谓成功故事:山区穷小子混大城市,娶了富家姑娘,继承了全部财产。这就是穷人对富人在心理上的双重报复:拿了你的钱、睡了你的人。这两种心理趋向让我对自己的小伎俩并无愧疚之感,只要是挣了富人的钱,那就不算骗。

很多人并不想找自己贫穷的原因,但喜欢批评富人的道德。因为道德评价最容易,也最主观。现在想来,如果把别人富裕只归究于为富不仁,那么这个人的贫困会终其一生。因为仅有抱怨和批评会蒙蔽你的眼睛,在这个yù wàng奔流钱景光明的时代你会越来越看不清方向。

问:在你混迹于江湖之中时,你是否有过自身道德的困境?你与《红与黑》中的于连有什么区别?

答:最大的区别,在于我提供了特殊的产品,只不过用了不同的包装和营销手段。我预测的准确率还能达到70,也给他们提供了实际的帮助或者心灵的指引,他们应当付费。

问:对于入世要做大丈夫,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所谓大丈夫,就是在历史潮流变动之时,用自己的力量顺势而为,推动历史正向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人。如张良、刘伯温等道家人物,或孙中山、dèng xiǎo píng之类的政治家,也有牛顿、托尔斯泰等科学文学方面的巨匠。

问:对于出世要得神仙道,你如何理解?

答:出世得道者,是zhēn shàn měi的统一体,是宇宙大道的解悟者,也是人类灵魂的指引者。他应当有霹雳手段、成为人类的守护天神;他应当有菩萨心肠,成为人类的慈祥母亲。

问:你提到朝阳群众综合体,他们演绎了“八卦”的另一种含义。其产生原因究竟是什么?

答:这里成分比较复杂,据我观察,主要分为四个层面:一、某些政治势力对某些明星人物的道德审判。道德审判在政教合一的社会常见,但今天作为现代的中国,是不允许公共部门公开对人进行道德审判的。他会借用、夸大或者冒充“朝阳群众”的名义,进行公开谴责和道德丑化。二、明星之间的争斗,所谓同行是冤家,昨天是朋友,今天是敌人。也有借明星炒作自己的,毕福建饭桌上的那个录视频的“朋友”就属于此类。三、娱记要挣稿费、串子敲诈明星、无赖要立牌坊,如果自己出面有困难,就借用朝阳群众之口。四、真正的朝阳群众,怀着对明星的羡慕嫉妒恨,在窥私癖们的鼓噪下,获得存在感的“见义勇为”。

问:你在笔记中反复提到境界这个词,我且不说客观上的环境,只问主观上的认识境界,人与人境界的高低有何区别?

答:我们通常说的境界,其实是指人观察思考的视野和范围。在社会生活中的境界我们叫做“格局”。我们认识自身是需要有参照物的,况且中国人的幸福感主要是来源于与他人的比较中,所以参照物选取范围大小,就决定了人们所谓的格局。在观察思考中,如果以天地万物为参照对象,那么,这就是圣哲。如果以地球所有生命为参照对象,那么,这个人就是贤人或自然主义者。如果以所有人类为参照对象,那么,这个人有可能是君子或和平主义者。如果以男人或女人为参照对象,那么这个人有可能是社会学家或性学家。如果以富人或穷人为参照对象,那么这个人也许会成为政治家或者喷子。如果以身边人为参照对象,那么,羡慕嫉妒恨以及小人不能得志就充盈生活。如果只以自己为对象,那么,他要么是自悟修行者、要么就是畜牲。

问:你提到,在武当山道士那里听说,他曾辟谷20来天,这会是真的


状态提示:第五百九十四章 终南山问答--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