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玄幻奇幻>崇祯十三年>第一百七十二章 行营奏对(三)
何让他们知道事急矣本世子今年就要出兵川北。一出兵,这钱粮花得犹如流水一般。将来天下巨变,用兵必然数十万记,还有成百上千万的难民亟需抚恤,粮食需求或达数千万石之数目前我们的存粮,不过沧海一粟尔以蜀地一隅而定天下,虽有孔明之贤亦不能也。是故必须提前谋划,早做囤积”

“既要依靠宣传,晓以大义。还要下手逼迫,让官府、土匪、乱民和流贼逼他们。臣此次嘉定之行,所收投献无不是那些有土之庶民。臣过如梳,庶民有土者十不存一。余者之土皆为士绅所有。那知州秋粮征缴,看他哪里征去他要想保住乌纱,不得罪士绅,那是不可能的。”

听到这儿,朱平槿眼角一挑,“先生之意,官绅本是一体,诚然也官府需士绅鼓噪,士绅更需官府照拂。他们的功名利禄,他们的资财税赋,都握在官府手中。洪其惠、王国臣在雅州,那些士绅无不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生怕一句话说错,官府就会罗织罪名,引得牢狱之灾。先生能建功嘉定州,而在邛、眉诸州推行投献却难上加难,盖因嘉定官府畏惧乱民,而有求于我王府也”

“世子洞察世事,正是如此嘉定知州,胆小懦弱,年初被乱民吓破了胆。天全土司骑兵入驻州城,帮他震慑乱民,他是百般奉承,千般将就。据臣所知,他将十余名土司骑兵留驻州衙,好吃好喝招待着,便是一有风吹草动,便要护着他一家弃城而逃臣与唐先生就在他州衙对面摆摊收受投献,那知州半言不发,反而令衙役维持秩序;士绅闹事,他反而严斥闹事士绅,责其不得生事。臣下到县乡村镇,他不仅派兵保护,而且提前知会各县,不得阻拦。”

朱平槿微笑着道“俗话说,破家县令,灭族令尹,士绅怕官就好。士绅怕官,官怕乱民,乱民怕流贼。世间万物,总是一物降一物如果四川都是这般胆小懦弱的知州,本世子倒是好办事了。”

孙洪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控制政权。通过对政权的控制,将地方各种势力一网打尽。

君臣俩终于见到一丝解决问题的光亮,都是心情大好。不过孙洪很快便褪去喜色道

“一物降一物,世子一语道破万物之理。臣以为,天道循环,于国运亦然。治平、盛衰,三百年周而复始。大明已然三百年,承平日久,自万历末年即有盛衰转圜之像。若要拨乱反正,殊难事也俗语道,矫枉必过正。乱世中不能使用治平世的法子。以官府治士绅的法子,臣以为治平之时方可大行,如今却有些迂腐。如那邛州,知州徐孔徒与杨天官等过从甚密,要他们之间心生嫌隙,恐怕很难。即便以税赋为饵逼之,徐孔徒也未必会因为银钱与杨天官翻脸,再说我们的时间也等不起。”

朱平槿露了刚毅的神色,借题发挥道

“矫枉必过正,先生所言甚是那我们就用乱世中的法子,免得他们一天到晚风花雪夜,醇酒美人张士麟、刘三根他们早就想推上一把了。雅州没有民乱,哪来今日的大好局面邛、眉两地,百姓生活之艰辛,那是遍地干柴,一点就燃王大牛一家几兄弟是怎样投到护商队的,本世子和孙先生都是亲眼所见。上次除五蠹,杨天官侥幸逃过一劫,如今好了伤疤忘了痛看来,我们还要提醒他们一次”

“提醒一番当然必要,只是我们要找准冤家。杨天官等大士绅,一州一县也就一两个,万不可因此等劣绅伤了天和”

看来孙洪对敌斗争的意志还不够坚定,还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年初到邛州路上,遇到了王大牛兄弟领头闹事,当时孙洪神色便有些慌乱,显得有些畏惧。朱平槿立即决定稍微敲打一番孙洪

“孙先生,为政者心怀天下,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万万不可瞻前顾后,自缚手脚邛、眉劣绅,勾结官府,鱼肉乡民,早就死有余辜”朱平槿的话直接宣布了杨天官等人的死刑,“天和者,亦民心也万不可虚言天和而违民心”

“臣不敢半句妄言”孙洪顿时失色,离座跪倒,脖颈上青筋毕现“百姓苦啊大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二章 行营奏对(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