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北洋新军阀>第706章 风口浪尖
平,犹如将一团火焰高高举起那样,焚尽了京师的平静。

一大早晨,不需要报童沿街叫卖了,早早就有在报馆门口排气长队的人群,而今个的报纸内容也的确足够人们期待,满是嘲讽的味道,头版头条大标题重重的写就着:《田园牧歌下的黑暗,凭什么?》

整篇报道更像是一篇游记,没有加丝毫华丽的词藻修饰,长平这一趟看到什么,她就写下了什么,包括刚来那几天的天下太平,猪舍的遭遇如何你拨动了她的心弦,又是如何装作大小姐脾气,逼着那些畏惧的村民吐露实情。

郑辉的最后一面,屠村的血腥,乃至于那些携千人来袭,郑城六家最后的疯狂,在报道的结尾,长平还重重的用了个疑问句,这些世家子弟凭什么作威作福奴役乡里?谁赋予他们的权利?

说实话,郑城县虽然黑暗,可却也没有超出这个时代的范畴,自魏晋南朝开始,士族掌握大片土地,普通人被当做农奴役使的经济模式,在华夏就源远流长的流传下来,虽然期间有着几次悖逆,就比如海上贸易开始繁盛的南宋与万历年间,可是封建士大夫们竭力维持的这种经济模式还是基本上占据社会的主旋律。

要是在之前,就算是被剥削的一无所有的农奴,也是在心里认为理所当然,除非实在是饿的活不下去不得不揭竿而起,变成中国农民的另一种形势,暴民!绝大多数时候,他们还是任劳任怨的,尤其是打乱之后的和平时期,有着自己几亩小田,地主人家再慈悲一点,能混个饱饭,对于农人来说,这就是盛世了!。

可是在如今,在北明,士大夫们辛辛苦苦维持的封建秩序,在这儿开始一点点崩溃了,因为随着报纸舆论的铺开,斗升小民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了,也开始提出了问号。

为什么啊!平什么啊!

在报纸弄得舆论哗然,民声鼎沸的时候,赵千总他们则是走了一道无比艰难的道路。

太子布下的钉子,可不止郑城县一处,垂死挣扎,守旧士大夫的反扑也是恐怖的,自火车在大明问世以来,首次重大事故在这次押送中出现了,有人炸了火车轨道,让押运的十几节车厢脱了轨,还有人在饮水中投毒,有暴徒光天化日直接袭击押运车队,虽然规模每一次小的只有几百几十,然而依旧惊心动魄的不亚于进行一场大战。

不过尽管危难程程,每一步都要挥洒下几滴血,赵化德还有郑城六家的主要人犯却还是在跌跌撞撞中被压入了京师,在无数京师百姓夹道唾骂中被压入大理寺的天牢。

跟着这些人犯到来,主编长平的第二板斧也跟着重重的砍了下来。

《追责,何人为这些暴徒充当了保护伞?》

真是头一次,堂堂朝廷要案机密要随时向百姓公开进度,长平的咄咄逼人,也将开明帝一党,逼的退无可退了!。

还像是以往上班那样,甚至精神都有些亢奋,挎着自己的公文包,长平是哼着小调儿,愉悦的从白宫晃悠出来,直奔着就挨着两道墙的帝都日报总署而去,可才刚刚走出宫墙,几个小太监却是不善的拦住了她的去路。

此时,宫里太监已经变成了个稀罕物种,从入主京师城开始,毛珏就不遗余力的清退宦官,把这个庞大而畸形的群体拆分成劳动力重新投入民间,四周多是毛珏的“中南海保镖”,如唐末那种宦官把持朝政,谋害皇帝是绝对不可能了!

并且经历了一番生死,长平也不是那个正在深宫的小丫头了,抱着胳膊,她是不屑的哼哼道:“什么人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在这儿阻拦本宫,马上滚,再不滚我就喊人了!”

“姐姐好大的威风,我在这儿,你也喊吗?”

阴郁的声音中,小太监们背后,转过来了一张俊郎却阴沉的脸,满是讥讽,开明皇帝,太子朱慈烺是重重的一抱拳。

“姐姐大人,许久不见,神气非凡啊!”

他的出现,也真是出乎了长平的意料,情不自禁,她踉跄了半步,可旋即,朱媺珿却又是站稳了脚步,同样脸上满是冷笑,冷哼着反讽道


状态提示:第706章 风口浪尖--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