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力方面.秦国也投入了一些劳力.不过这些都是战俘.來自西域战争的胜利品.他们的任务就是把铁路建设当中遇到的沟壑以人力的方式进行填补完成.他们的待遇和赵人的待遇差别太大了.秦国为了防止这些战俘逃跑.不仅都戴上了沉重的脚链.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剪发.烙纹身等象征处理.最糟糕的是食物.秦国给予了最低标准的食物.这些食物仅能保持人体需求的最低标准热量往上一点点.而他们的工作量却很大.而且沒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如此苛刻的对待战俘.导致西域战俘大规模的死亡.而这些尸体很快就被填进了铁路地基当中.可以说.秦国再次用血为经济发展铸造了一条铁路线.
就是这样.这条铁路在花费了近九个月的时间完工.这比预期的时间早了一年多.为此.秦国的报纸.赵国的报纸大肆对其进行了报道.
“这是一项伟大的奇迹.赵人以不屈的jing神战胜了太行山.”《经济观察家》报刊如此说道.
这的确是一项伟大的奇迹.赵国自己人也以这条铁路为骄傲.他们称之为“赵国速度.”
随着火车进入平原.尚文一行人很快就进入了赵国的心脏城市.邯郸.
从窗外看去.邯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邯郸城市周围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高层建筑.这些高层建筑普遍使用钢筋水泥土.空心砖來建设的.
在进入邯郸外围的时候.赵国邯郸火车站专门绕城一周.所以能够看到邯郸城的变化.这和邯郸环城铁路有关.这条铁路是专门为赵王修建的.但赵国文臣自有打算.他们认为应该像秦国那样建设发达的公共出行系统.秦国咸阳城.新城.长安区都建设有发达的电车系统.加上秦国本身的汽车保有量.所以.目前秦国的出行还是很方便的.
但赵国就沒有这些了.赵国中等偏下的人很多.所以.他们特别对公共系统要求很高.特别是人流的上下高峰期.赵国邯郸一到早上.中午.晚上就会出现大堵的情况.为此.赵国的文臣们第一次想借助火车的巨大载客量完成城市交通运输任务.这种想法非常的接近现在意义上的城市地铁系统.虽然文臣有这种想法.但实施起來还需要赵王进一步放开权限.这条环城铁路只有放开才能方便赵人.
为此.文官极力的寻找可行的劝说理由.不过赵国还真有这样的一条建议.这条建议來自一名底层文官.具体名字至今无法考证.因为无法将其记录在案.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公众交通工具必须有盈利.只有这样这样才能完成他的特有功能.
“我王.这城市铁路可大规模的搭载我赵人上下工.在固定的几个点投放这些人.而我赵人只需花费少许钱财就可是用.最重要的是.这些钱财积少成多.便可成为一种巨大的收入.不仅可以支付火车运行成本.还可有盈利作为王室资费.”那份报告就是这样写道.不过.这份报告被压在中间的位置.看不看就看新任丞相和赵王的意思了.
邯郸还有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城墙被拆掉了.秦国因为传统防御需要.特别是保证原有的王室风格沒有拆掉城墙.韩国也是如此.韩国的经济带是以旧城为中心展开的.而赵国却大胆的拆掉城墙进行经济建设.
赵国拆掉城墙是因为赵国李牧的军事要求.还有其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需求.
李牧认为.随着火器的出现.特别是火炮的出现.再坚固的城墙已经无法抵御火炮的进攻.特别是火枪的加入.让战争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就要求拆掉这种古老的防御工事.
相反.他认为城市是未來野战作战中最后的一个作战总结点.这个总结点需要新的战术.新的策略.新的样式來完成城市防御任务.这一点.李牧并沒有明确指出城市巷战这个概念.但却重视了城市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