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三国小兵之霸途>第二百二十七章
从西部而来,他们的大营北部,有新汉军布下来的铁蒺藜大阵,隔离了他们直接向北面的山岭当中潜逃的路线,而哈密平原的南西面,是大漠,有新汉军的骑军在盯着,他们要直接冲进大漠,就必须要冲破新汉军的骑军大营。但是,他们都知道,那是不太可能的。因此,他们就只能向哈密平原的东部突进。只有冲进了平原,他们要向北面山岭,或是向大漠逃窜,都由他们自己选择了。

三、四十万的匈奴骑兵,他们一起冲出军营逃窜的动静是非常大的。他们的大军一动之时,整个草原都似被他们的战马蹄声给震得动了起来。

这个时候,太史慈与华雄、典韦、许诸等将,也才刚刚好准备好,都还没有来得及出营。

骑兵准备攻击匈奴骑军,要做的准备要比步军多一些,并不是拿起兵器、牵上战马就可以出营的。骑兵的战争,有时候可能要追击好几天,在追击的过程当中,他们可能会没有半点补给,在追击的过程当中,也不知道会追击到什么地方去。因此,他们不但要带上武器,带上足够的弓矢,还要带上足够他们几天的饮水、食物。

所以,骑军的准备,就比步军慢了一些,黄叙率着步军出营结好了阵势,太史慈等人的骑兵也还没有出营。

当然,这只是针对不同的情况而言的,如果是匈奴人出营来与新汉军决战的话,那么,新汉军的骑兵就不用再准备什么的饮水食物,也一样与步军一样,拿起兵器便可以快速骑马出营。参与对敌人的攻杀。

这里,要说一下新汉军骑兵营的情况。新汉军的骑兵,并不是如别的骑军那样,战马与人分开来扎营的。

经过太史慈与赵云及一些深明骑军作战的军将研究,他们都觉得,如果在扎营的时候,战士与战马分开来扎营,那么一旦碰到突发情况的时候,会大大的延误了军队的集结与作战时机。因此,他们觉得。骑军扎营的时候,军士与战马应该待在一起。

并且,在正式编制的骑军当中,每一个骑兵与战马,都是固定的。他们各人照顾自己的战马。要把战马当成了他们的兄弟一般来看待。因此,骑兵几乎都是采用了单人的帐蓬。在扎营的时候。他们一人一马单独一个帐蓬休息的。这样,让军士与战马朝夕相处,也能加深军士与战马的联系,可以让骑术不及匈奴人的新汉军骑兵与战马培养出一种默契来,祢补新汉军骑兵与匈奴骑兵之间的骑术差距。

当然,实际上。新汉军的骑兵,与匈奴骑兵直接正面拼杀的机会并不是太多,匈奴人的骑术优势一直都没有展现。其实,就算新汉军的骑兵与匈奴人的骑兵正面交战。因为新汉军的骑兵大多都与他们的战马建立起了一种如战友一般的情感联系,所以,在骑术上,新汉军的士兵,也绝对不逊色于太多匈奴人的骑兵。

何况,新汉军的骑兵,他们不但有能让战马的马蹄不会轻易受损的马蹄铁,还有能让新汉军骑兵腾出双手来作战的马镫,还有可以让新汉军骑兵安然坐在战马背上的高桥马鞍。如果匈奴人与新汉军的骑兵正面交战,败的,绝对会是匈奴骑兵。因为,除了以上种种,新汉军的骑兵,还有要比匈奴人的兵器绝对要锋利,更适合马战的斩马刀,还有,要比他们更加训练精良的军士技战术,及体力、力量。

在各方面都远远超出了匈奴人之后,匈奴人还能与新汉军一战么?

至于如何让新汉军的骑兵与战马交流的事,其实也有刘易的一个功劳,因为,认为让战士与战马长时间的待在一起,连睡觉都待在一起可以让人与战马相处更加的融洽,可以让人与战马产生默契的想法,是刘易提出来的。

事实上,新汉军的骑兵,他们每天除了正常的个人体能训练,骑术训练,骑射训练、战马冲杀训练等等之外,还要学习如何养马、驯马等等。可以说,如果在新汉军的骑兵当中待了几年,他们人人都是出色的养马、驯马师。可以想像,待几年过后,新汉军的骑兵就将会如井喷一般的强大起来。有了这么多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七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