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书剑盛唐>第二百五十一章 冷遇
是阵前畏惧不战者,李某取其首级。”

众部下纷纷敲击胸前,轰然道:“喏!”

踩着晨色,李诚率部出了长安城,余校尉率二百骑为前驱,李诚居中,马校尉为后军。这

一路往西,行军速度很快。但是这一路不好走,尤其是蜀道艰难。先往南,走剑阁入川,然后西北方向再走,不是现在地图上看到的直线。蜀道难的格局,一直到建国之后,才算勉强改变一些,有了出川的铁路和飞机。

唐朝就不要想了,乖乖的走山路,然后兜一个圈子,先南后北。到了绵州掉头北上时,已经走了十日。出绵州入松州,道路有所好转,抵达松州时,在路上走了十二日。

韩咸在城外等候,松州地方官员也都到了。朝廷增强松州实力是好事,但是派一个总管来,韩咸不免觉得有点兴师动众了。吐蕃在唐朝人的眼里,跟野人也没啥区别。

唐人是骄傲的,傲睨四海,老子最大那种骄傲。朝

廷的旨意快马先到一步,韩咸看完颇为不满。一个是觉得朝廷对自己不信任,一个是觉得李诚这个小年轻是哪里冒出来的,不过弱冠便成为了副总管。讲他们这些自隋末打到现在的老家伙置于何地?

眼见李诚率部先到一步,却不着急进城,而是在城外列队等候,李诚带着两个老卒出列。

“松州牛总管麾下李诚,率先锋营至此,见过韩总管。”朝廷的旨意,牛进达为大总管,韩咸为行军总管,原来的职务还在,这是个临时职务,便于统一指挥。李

诚行了个军礼,态度做的很足。韩咸却没着急回答,在马背上看着下马的李诚好一会才道:“知道了,大总在何处?”态度有点冷,李诚有点意外。“

中军落后十里,大总管随中军而行。”李诚拱手作答,遭遇冷遇也没生气。毕竟大家不熟嘛,人一个几十岁的将军,凭啥给你好脸呢?“

李自成,你部在成为等候,待中军至再行进城。”韩咸做出了答复,倒也没出规矩。李

诚对于他给自己下命令的举动,并没有做出任何不满的表示,一抱手:“遵命!”

说着转身回头,五百骑兵在李诚前去的时候,肃立在马上一动不动,做好了随时作战的准备。这一路上,他们被李诚收拾的可不轻。

要说领一军作战,李诚其实经验并不多,在鄯州的时候,不过是一个斥候营,二百来人。人少就好带,这一次五百人的队伍,带起来事情就更多了。怎

么说呢,一个学历史的人,想找到带兵的办法,只要从历史人物上学习就行了。

李诚没去学李广那一套,他走的是严格军纪的路子。这一路上没少打军棍,凡事以身作则,以严格的军纪做到令行禁止。毕竟这个时代,你要做思想工作就是开玩笑。军

令虽然严格,但是在物质上李诚准备的很充分。吃的优先士兵,住的优先士兵,每天第一个起来,最后一个睡觉。这样以来,五百骑兵虽然觉得李诚的军纪严格,但是做首领的严格要求自己,大家也没啥可说的。十

几天的功夫下来,这只先锋营上下的气质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没有李诚的命令,他们在马背上一动不动。“

听我号令,下马,让开官道,就地休息!”李诚一声令下,全军整齐的下马,然后在官道两侧的空地上,以伍为单位,各种忙活开了。

严格的来说,战时的骑兵离不开辅助的杂兵,也就是辅兵。但这不是没有临战么?这一路沿途的州府,在大军宿营时,都会派本地的府兵来协助。到

了松州,本该有府兵来协助骑兵伺候战马。但是韩咸没有安排,李诚也不说话,亲自动手自背包里拿出黄豆来喂马,用麻布毛巾给战马擦汗。李

诚带头,每个人都一样,自己伺候自己的战马。要知道战马在战场上,那就是骑兵的第二生命。李诚的战马都是从吐谷浑抢回来的,选了最好的两匹。两年多过去了,战马处在一个巅峰的年龄。

这一路行军,李诚再累每天都亲自伺候战马,夜里也会起来喂食。

这可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一章 冷遇--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