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八卷 第九章 建奴又来了
讲皇太极赶走呢?

调辽东军吗?

不行,辽东这会儿还有建奴步足十余万,而且辽东军已经分散到各个城池驻守,集结起来进京勤王有点不现实。

建奴这会儿可有十余万精骑,如果辽东军来的太少,纯属给人家送菜,如果抽调的太多,辽东就空了,那么大的地盘,怎么守得住。

这有可能是皇太极的奸计,他率骑兵入寇可能就是为了搞得自己惊慌失措,把辽东驻守的军队全部调过来勤王,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轻松拿下辽东大部分城池和堡垒了。

这种蠢事崇祯还是不会做的,想来想去,现在唯一能调动的就是湖广剿贼的二十余万大军了。

在崇祯看来,剿贼其实已经接近尾声了,刘国能和李万庆已经接受招抚,李自成也已经全军覆没,反贼里面还有点实力的就剩下张献忠和革左五营了,革左五营一直不显山不露水,在崇祯眼里就是小喽喽,而张献忠这会儿已经同意接受招抚了,只是双方的条件还没谈妥。

这个时候双方唯一的分歧就是粮饷问题了,张献忠已经将粮饷降到了八万人马,离崇祯心目中的五万其实相差已经不是很大了。

这越到后面张献忠就越磨叽,他已经开始五千五千的降了,而且还有变成两千甚至一千的趋势,要达到五万这个共识还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

崇祯一咬牙,干脆答应了他的要求,八万就八万,皇太极都打到京城来了,他也顾不得这点粮饷了,让熊文灿赶紧率军回援才是正经。

他一面派人去湖广通知熊文灿,应了张献忠的要求,即刻率军回援京城,一面令在京官员严防死守,不得有一丝懈怠,还一面跟杨嗣昌商议,怎么让建奴撤军。

杨嗣昌还是热衷于跟皇太极和谈,他认为皇太极这次带来的全是骑兵,明显不是来攻城的,只是耀武扬威一番,增加自己筹码的。

这谈判有时候就跟赌博差不多,双方都拿着筹码选择时间下注以博取最大的利益,皇太极下注并不奇怪,跟他谈谈,让出点利益,他肯定会撤军。

崇祯对杨嗣昌还是一如既往的言听计从,既然杨嗣昌坚持和谈,他干脆让杨嗣昌全权负责跟皇太极谈,如果耍耍嘴皮子就能让皇太极撤军,自然是最好的。

皇太极会撤军吗?

别开玩笑了,这会儿他抢的正爽呢,他这次的确不是来攻城的,他纯粹就是来劫掠的!

张斌率军收复了辽东将近三成的疆域使得他收入锐减,现在,他维持十八万大军都有点困难了,不来大明境内劫掠一番,他都有点无以为继了。

这时机选的那叫一个好啊,大明的军队除了在辽东驻守的,其他几乎全部调去围剿反贼了,他在京畿地区简直如入无人之境,只要他不去进攻城池,压根就没人搭理他!

这会儿他已经劫掠了人口将近二十万,金银财宝,粮食家禽什么的更是数都数不清,真他娘的爽啊!

他爽,他手底下人也爽,满蒙骑兵自不必说,走到哪儿,抢到哪儿,根本就没人阻挡,女人随便玩,东西随便拿,粮食家禽什么的随便吃,好爽好爽啊,连负责“搬运”的蒙元步卒这会儿也爽的不要不要的,虽说金银珠宝没他们的份,但是女人他们也可以随便玩啊,粮食家禽他们也可以随便吃啊,这简直比过年还要爽啊!

他们是爽了,京畿附近的老百姓却如坠地狱,凄惨无比,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沦为奴隶,任人宰割,这就是他们的命运。

这个时候,杨嗣昌派来的和谈使者终于找到了皇太极的劫掠大军。

皇太极倒是热情的很,他对杨嗣昌派来的和谈使者是礼遇有加,奉为上宾,说话都带着笑,口气要多好有多好,就宛如温良如玉的谦谦君子一般。

对于杨嗣昌让他撤兵的请求,他并没有一口回绝,他就一个要求,你退兵,我就退兵,只要明军能退回关宁锦防线,将海州、盖州、复州、金州、辽河一线和三台子河一线归还给他们,他立马就撤兵!

他这就是耍无赖,崇祯怎么可能将辽东收复的土


状态提示:第八卷 第九章 建奴又来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