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六卷 第三十一章 银票
/p>

不说别的,光是一个安全问题就不容忽视,如果是同城做生意还好,如果是异地,跨越几个州府,甚至是跨越几个行省,带着数车甚至是数十车银子就很不安全了,防匪盗,防贼,那只是一个方面,有时候,甚至自己人都得防,因为数十万两银子足以让人为之疯狂,一旦银子被抢,什么都没了,有时候甚至连命都的搭上!

所以,不管怎么说,现在各地行商的大商户对银票是有需求的,而且需求很迫切,这就是恢复纸钞信誉的基础,只要各大商帮的商户都用上东盛堂发行的银票,民间对银票的信心就会慢慢恢复,到时候,银票成为流通货币就会水到渠成。

发行银票,除了信誉问题,最重要的莫过于防伪的问题了,你不乱印,人家仿制你的,逮着一顿乱印,那时候就不是信誉问题了,整个东盛堂甚至都会因此而破产。

所以,发行银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解决防伪的问题,为此,张斌特意在福广调集了十余户忠厚老实的印刷户,将他们全部迁移到大员城,专门安置在一个大宅院里,跟他们商议起银币的防伪来。

这下,他这位总督大人就比较怪异了,正事不管,成天跟十余户印刷户混在一起,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这会儿真没几个人知道他在忙活什么,因为这十余户印刷户都被他监管起来了,甚至他还下了封口令,严禁他们跟任何人谈及研制银票的事情,一旦发现,迎接他们的就是永远消失!

对于纸钞的防伪,张斌还是有一定经验的,他虽然没有造过纸币,后世的纸币却见的多了,各种防伪方法也有所了解,所以,设计起银票来倒不是很难。

纸币防伪有很多种方法,结合明朝这会儿印刷和造纸技术的水平,张斌选取了几种。

首先是纸张,纸张肯定要特制的,用特殊的纸张足以难住九成以上的仿冒者,只要用市面上买不到的特殊纸张印刷银票,绝大部分仿冒者都得跪,纸都买不到,还仿冒什么呢?

他征询了十多个印刷户的意见之后,定下了一种纸,这种纸在市面上根本没有买,这些印刷户中也只有一两个人见过。

一般纸都是用稻草、麦秆等原料做的,成本低廉,一百张一尺的稿纸也才几厘钱,这种是印刷常用的纸,没什么柔韧度,一撕就开,也不耐磨。

好一点的纸则是用树皮做的,成本就比较高了,一百张一尺的纸便宜的也要几分,贵的要几两,这种纸一般用作高档书籍的封面,柔韧度已经相当不错了,要费点劲才能撕开,也比较耐磨。

最贵的纸则是用棉絮做的,成本相当高,比布匹都高的多,因为布匹是直接拿着棉絮做成的纱线去织的,棉絮等于完全被利用了,而用棉絮做纸的话,起码要煮出一半的渣滓,只用处理过后的棉纤维。

这种纸,相当柔韧,也比较难撕开,相当耐磨,而且白度比较高,不用添加任何增白剂,自然洁白,对印刷颜料的吸附性相当好。

不过,这种纸造价昂贵,差的都要几厘钱一张,好的甚至要一两一张,一般只有特有钱的人家做特殊用途才会专门订制,而且,会造这种纸的匠户也不多。

造银票,要的就是这种纸,造价昂贵不怕,一两一张也没关系,因为张斌准备做的第一批银票面额都是一百两的,长度也不到半尺,一张一尺的纸可以造好几张银票呢,造纸的成本压根就不算什么。

于是乎,他又调来了几个经验老道的造纸匠户,也全部集中在大员城,让他们专门生产做银票用的纸张。

纸张的问题解决了,接着就是雕刻和印刷技术,这个虽然不是独门技术,可以加入的防伪元素却很多,比如特殊的复杂图案,比如多层彩印,比如双面印刷等等。

张斌还决定用特制的铜板雕刻,这样的话印出来有凹凸感,还可以套用精密的模具,使印刷出来的图案更加精密,而且还比较耐用,不像木版那样印着印着印着就花了,线条始终如一。

最后,他还搞了个独特的条码编号,正面是阿拉伯数字


状态提示:第六卷 第三十一章 银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