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宰执天下>第75章 马鸣萧萧辞旧岁(一)
冯京的支持,冯京还上书请增筑古渭城墙。平心而论,一个循序渐进的良策,又得到陕西安抚的支持,应该很容易就能通过。可终究还是没有成功是给韩稚圭韩琦给否了。冯京是富彦国富弼的女婿,富韩之间几十年的恩怨,不用我说,想必你也该清楚……一旦关联到西事,事情便不会再那么简单!”

韩冈看得出来王韶的顾虑,将古渭升军,摆明了就要跟李师中翻脸,并逼着朝中给出个说法。这种放手一搏、一翻两瞪眼的赌徒做法让王韶犹豫不决。自己没考虑到王韶的心理,的确有些失败。但他还是觉得该坚持自己的意见:

“机宜到秦州已有一载,期间机宜遍访秦州诸城寨,了解军中情弊,以备日后出兵参考。厚积而薄发,任何时候都少不得。但天子看不到这一点,只知道机宜在秦州已满一年而毫无动静,王相公也许还能体谅机宜是被李经略掣肘,但天子的想法没人能臆测。事到如今,王相公想来肯定是想看到机宜有所动作的。”

“玉昆,难道你还是想升古渭为军?”

韩冈避而不答王厚的问题,“以冈之愚见,任何开拓河湟的策略,必须是惠而不费。若想开拓河湟,必要的人力财力都少不了。可军费有限,横山那边多点,秦州这边就少点。河湟毕竟是偏师,即便收复全土,断的也只是西贼右臂……”

王韶听到这里,微微一笑。断西夏右臂的话还是他在《平戎策》中所说。他点头示意韩冈继续说下去:

“……而横山地势险要,西贼据有横山,便可俯视关中。横山中的蕃部,在西贼军中至少占了三成以上。一旦夺取了横山,党项兵力减少三成,少掉的兵力又会加到我军一方,一增一减,便超过了西贼兵力的一半。

兵源是一桩,粮草又是一桩,而且更重要。七百里瀚海是天险,欲攻灵武即灵州粮秣转运是最难的一件事。其实这对党项人也是一样,西贼主力从兴灵兴庆府和灵州出击,穿越瀚海运粮根本不可能,全都得依靠横山蕃部的支持,要不然就是攻破我方军寨,夺取存粮。一旦丢了横山,西贼就失去了长期进攻的能力,只能与我隔瀚海对峙。”

王韶听得连连点头,韩冈这些日子的下得苦功不是白费,将王韶手边的舆图与自己心中的后世地图互作印证。对陕西地理的了解,绝对是当世顶尖的水平。

“既然横山如此重要,天子和王相公就不会把更多的资源放在河湟之上。但机宜又要在河湟立功,便不得不动用秦州的资源。在下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机宜不能拥有独立的财权,李师中要卡脖子那就太容易了。”

“但也不必急着升古渭为军!先屯田立寨,等户口兵力都充裕了,设军设州也是水到渠成。”

韩冈摇头,虽然按部就班的屯田还是他第一次见到王厚时的见解,但当时只是随口说说,实际上根本不现实:“前日韩某曾与处道说起,为防惹动秦州那些回易商队背后的官员、世家,市易之事要放在屯田之后,以屯田为主,但现在韩某在州中多了解了一点,才发现那是书生之见。”

“嗯?为何?”王厚脑门上转着问号,脸上都是疑惑,但王韶却是露出浅浅的笑意,一副赞许的模样。

“市易只需开头的一笔本金,便可自行支转。但屯田就需要秦凤路源源不断的支持,无论人财物,至少都要两三年的时间。这一点很难做到。不论是谁坐在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的位置上,都不会支持机宜。”

王厚惊道:“为什么?”

王韶帮着韩冈回答:“功劳占不到大头,但付账却少不了,哪个愿意?”

王韶有首倡之功,又被钦点来秦州主持实务,如果成功,这么大的一块饼,几乎给他一人吞掉。李师中、向宝岂是蠢人,就是因为要自己出大力气,最后却分不到一杯羹,才不愿支持。要知道,王韶之所以起了拓边河湟的心思,其实还是在蔡挺幕中看了向宝早年的一封奏章的缘故。

王厚恍然大悟,而王韶看着韩冈,心生感慨:“玉昆你真不像是十八岁。”


状态提示:第75章 马鸣萧萧辞旧岁(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