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宰执天下>第48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18)
进行集结,然后开始冲锋。

辽人大摇大摆在射程之外集结,对宋人来说虽是骨鲠在喉,但触手难及,也只能承受。

一冲不动,第二波就会紧随而来,不断消耗宋军弓弩手的体力,直到他们再也无力阻击。当然如果在冲击的过程中伤亡过大,辽军就会远飙而去,放弃这一次战斗。因而宋军尽管在小,但只要失败一次,就是灭顶之灾,而辽军就算败退,也不伤元气。

但有了火炮之后,局面立刻就大不一样。

随军的野战炮最远可及三里,正常也能达到一里半,只要有一门炮在,就能打乱骑兵冲锋前的集结,如果辽人的骑兵被逼到一里半之外才能集结冲锋,少说就得失去一半的冲击力。

只要是不太愚蠢的将帅,就能想到利用火炮这一优势,彻底击败擅长骑兵的敌人。

“这是炮火准备。”韩冈介绍道。

“哦。”王舜臣清楚,这就是一个意思,“炮火准备之后呢,就开始进攻?侧翼只让火炮来保护是不是太单薄了?”

“如果有骑兵要攻击侧翼,阵型就会有所变化。神机营不论哪个指挥,相应变化都是背熟、练熟了。”

“背熟、练熟?是阵图?”

“算是阵图。”韩冈道。

太宗皇帝就有给出征的大将赐予阵图的爱好,接敌后怎么排兵布阵都要遵照阵图行事。而熙宗皇帝也有这个爱好,不过领军的大将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年不论是在陇西还是在广西,都是被指手画脚了一番。

但阵图不仅仅是摆个阵,还有根据敌军的不同反应,给出的不同的应对方案。也就是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对敌战术。

韩冈这些年来也深入了解过,抛弃了过去的成见,如果阵图中的这一套应变出自专家之手,临敌时依循而行,的确有其效果。

在韩冈看来,相对而言,太宗皇帝应该还算专业,毕竟是从五代那个乱世出来的皇帝,而熙宗赵顼,大概就是票友的水平,却自以为是技压群雄的名角儿。也因此,阵图的名声在战事频繁的熙丰年间给败坏了不少,多少人都当是笑话。

所以王舜臣登时就不以为然,“临敌岂有按图行事的道理。”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用兵须如水,岂能以文图拘束?”韩冈比王舜臣说得还具体,“但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可谓是名将了。可世间名将又有几人?大率都是亦步亦趋的庸才。教习此法,就是让庸才也派上用场。虽不至大胜,也能减少大败的几率。”

“要真是遇到的北虏,他们可都不会硬往军阵上冲。他们也有火炮,如何应对官军的火炮应该早就练过了。何况辽人当真会硬来的时候太少了,怕是一看到列阵就跑了。”

大部分时间入寇的辽军就是强盗,很少直攻军阵,绕道而行也不用担心宋军能追上,彻底发挥骑兵的机动性,将受益最大化。怎么围追堵截这类辽军,就只能看战区主官的手段了,当年郭逵就做得很,换个差一点的将领,估计就只能做到礼送出境四个字。

“那当然。”韩冈也不跟王舜臣争辩,笑着道,“到时候,紧要之处还是少不了名将压阵才行。”

“到时候三哥可别忘了俺。李二哥管一路,俺也可管一路,赵隆那厮让他管个半路,到时候,让辽贼来得去不得。”

王舜臣放声而笑,经过了方才与韩冈的一点小小争执,又仿佛回到了当年在王韶麾下,挑灯议论兵法的时候。多年难得一面的生疏,一时间烟消云散。

再瞥眼看看周围,王舜臣就更加得意。

寻常武将,能得宰相一声赞,就是了不得的光荣,即便做到枢密使的狄青,在宰相面前,也得战战兢兢。而王舜臣,却能与宰相谈笑生风。

不是随便哪个武将,能在年少时与未来的宰相成为刎颈之交,也不是随便哪位宰相,在身居高位时还能顾念旧情。

王舜臣能够清楚的感觉得到,来自左右的那一道道充满了羡慕嫉妒的目光。

只不过是指挥一级的演习,日理万机的宰相为什么还要拨冗过来?还不就是为了


状态提示:第48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18)--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