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宰执天下>第36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五)
当真连下乱命,让韩冈自尽。那时候,他是自裁还是不自裁?

关闭广告

照常理,韩冈当然可以不理会,还没有成为正式的诏令,仅仅是口谕而已。

没了大政之权的天子乱命,虽不便呸上一口,也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韩冈记得有传言说仁宗皇帝晚年多病,头脑时常不清醒,一次犯病时还当着辽国使者的面,高呼着皇后和宰相要谋害他,可也没见曹太皇和韩琦自寻白绫,倒是把皇帝弄进福宁殿养着。

不过皇帝毕竟只是重病,并非昏聩。世人皆知,天子的心智依然清明,要不然也不会在垂危之际,仍能洞悉二大王的jian谋,让皇后垂帘听政。

万一让赵顼说出什么话来,那就真的是无妄之灾,纵然可以来个趋吉避凶,可也是少不了一身sao。ri后也定然会被人拿着当做把柄,时时敲打一番。

也幸亏现在是皇后主持大政,暂时可以不用担心这样的诏令砸到自己头上。

但韩冈可没打算就此放下心来。

就在桌前,展开纸笔,韩冈开始给王安石写信:

‘乱命不诤,流言不禁,上不谏君,下不安民。敢问平章,平得何章?’

奉命前来的韩中信,瞥了一眼后就张着嘴合不拢。要有多大担子,才会给担任平章军国重事的岳父写上这样的信。

“枢……枢密,真的要送这封信?”

韩中信结结巴巴的问道。虽然他已经得了敇命,但还不是正式的官职,必须要经过朝廷的许可才算正式进入官籍。

现在尽管战争还没有结束,但到了这个阶段,已经没有多少韩中信立功的机会,正好可以回去走一遭,顺便送几封不方便走马递的私信。

“我不是说给平章听!”韩冈不以为然,将信纸折好收起。

他这是要逼王安石表态。

皇帝虽然还算清醒,可已经有了神智恶化的迹象,现在尽管能拦住,如果ri后再下乱命为何?纵然还没有通过两府,但保不准以后就会有。

未雨绸缪,还是先让世人明白皇帝已经无力处理政事比较好。

……………………六七天过去了,消息想来已经传到了河东前线。可从福宁殿传出来的话,在京城中掀起的惊涛骇浪依然未有止歇。

太过惊人的圣谕,使得两府诸臣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沉默。对于市井中的议论,一时间也是听之任之。

皇帝的心思根本让人猜不透。

随着他在病榻上睡卧ri久,心思和xing格都向人难以理解和揣摩的方向转变。不过转变的方向是可以确定的,只会变得更坏,不会变得更好。

王安石不会去奢望他们还能瞒着赵顼多久。谎言无论怎么编,都是有破绽的,时间这么久了,想来皇帝已经看破了真相。

人虽然躺着,可心思却是清醒的,看破了真相,然后下一个无法捉摸的命令,最后闹得上下不安。

他究竟想做什么?

多少人考虑过这个问题,当然后得到了答案多多少少有些差异。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没人愿意去相信皇帝仅仅是希望夺回故土,才下了这样的诏令。

在经过了去岁冬至郊祀那风风雨雨的一夜之后,皇帝的心机、城府已经为世人所认同。他的思路必然是九转十八弯,让人很难琢磨透。

韩冈在河东的胜利,其实是打开了一扇大门,让人们了解到了如何去与辽军作战。也看到了灭亡辽国的希望。

虽然说绝大多数世人对韩冈的这个胜利并不了解其意义所在,但他们这些执掌天下大政的宰辅,至少都能看透韩冈用兵方略的好处。

大宋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如何利用大宋的优势来克制辽军的长处。都是在这个胜利中看到的。

收复幽云的希望就在眼前,可赵顼的话,现在却让人不敢稍动。

封王并非好事,对绝大多数两府中人来说,这句话没有任何错误。

封了王后,还能指望再留在z fu中?军权、政权、财权肯定都要放弃。

以吕惠卿、韩冈的年纪,会甘心就此养老?养个乐班、造间别墅,以娱天年


状态提示:第36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五)--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