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宰执天下>第33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17)
兄进来。

……………………

李信的神色一如往昔,稳稳的走向郭逵所在的正堂。

行辕中往来奔走的官吏甚多,没有一个不认识他李信,但他们的眼神则变得极为诡异,绝无一分一毫的同情和善意。

败军之将,自是如此下场。

李信一步接着一步,脚步依然是毫不拖泥带水。

在往日,李信麾下的将校对他不敢有半分不敬,但现在则同样有很多变成了嘲笑。幸而李信还有个做了枢密副使的表弟,终究还是没人敢当面嘲讽于他。

就如现在在前领路的郭二衙内,比过去几次见面还要亲热了许多。

但李信想要的不是这一个啊。

穿过了中门,两名在行辕中书写文书的小官迎面而来。认出了李信和郭忠义后,立刻避让到一边。只是李信两人越过他们之后,悉悉索索的碎语便从身后传来,却是在猜李信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置。

郭忠义似乎听到了一点,李信就看着他有些紧张的回头过来,但李信无嗔无怨,那些蚊蝇的声音还不至于让他的动了火气。

自家已经是挂名在枢密院的将领,已不再受三班院和审官东院管辖,想要处置他,得枢密院奏请天子来决定。李信很清楚以自己的身份和关系,决不至于有何重罚。

但若是事情最后变成了那般结果,可就是真是丢人现眼了。

李信嘴角抽动了一下,他宁可像犯了谎报军功的王舜臣那样免官留任,以功赎罪。也不愿自家的表弟拿着功劳和官位来抵偿自己的罪过。

又是几名官吏擦身而过,又是同样的议论传入耳中。

李信眼神更冷了点。都是帅府中人,有这个空闲还不如多关心一下河北的局势。

易州之败的伤亡数目并不算大,河北的局势还是陡然紧张起来。辽军接下来的动向让人颇为思量。

李信微微的摇摇头。

其实根本用不着担心他的这一次败仗会造成河北防线的崩溃。以郭逵的老辣,怎么可能不会去考虑失败的后果?在兵败之后,郭逵坐镇的河北西部防线依然稳如泰山,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也正是郭逵的稳重,使得李信能动用的兵力明显不足,顺理成章的,也让他所指挥的各部将校都缺乏在敌军围困下坚持下去的决心。

辽军数量超过预计,这并不是失败的全部理由。但易州大营和后方的联系被辽军以重兵切断了整整三天,则完全是辽军利用兵力上的优势而得到的结果。

无粮无援,甚至不通半点消息,军心自然不稳。到了这一步,除非是韩信才有背水一战并且获胜的能力,换成是李信,便不得不下令向南突围。

意义如此重大的一次会战,竟然不能得到全心全意的投入,李信不喜欢抱怨,但他终究不至于将责任都归咎于自己。

李信确信,如果郭逵能多给他一万人马,甚至只要五六个指挥的骑兵来维系道路,结果会迥然不同。

只是他也不想自欺欺人的去抱怨郭逵,换做他自己坐在郭逵的位置上,且事先又不知耶律乙辛能这么快从东京道调来大批兵马,那他绝对会跟郭逵做得一模一样。

也因心中如此纠结,面对热情得反而显得虚假的郭二衙内的时候,李信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先在门外停了步,待到郭逵传话出来,他方才跨进正厅。

“末将李信,拜见枢密。”

向端坐着的郭逵行了一礼,李信便沉默的垂手站在厅中央,等着郭逵的发落。

视线落在了李信右臂伤处上,郭逵的目光微微起了点波动。他也是老行伍了,伤势轻重与否他一眼都能看得出来,不比那些精擅金创的军医差到哪里。

站起身,郭逵绕到李信身旁,看着夹板、石膏和绷带裹起的右臂,带着几分关切:“胳膊上的伤怎么样了?”

“骨头折了,不过及时上了夹板。过百十天就好。”

李信脸上闪过一抹黯然之色,这一回胳臂上伤了筋骨,日后他的掷矛恐难恢复到旧日的水平了。

突围时李信亲自领兵断后,保住了大半军队安然撤离,加上配属给他的骑兵并不算少,最后连同他所率领的殿后军,也同样从重围中脱


状态提示:第33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17)--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