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灭明>第581章 天上掉下馅饼
不少货物,但什么都没买。/p

纸币在西宁流通,市坊度过了最初的不适之后,并没有引起恐慌,反而因为纸币行量比银钱有所增加,市场更加繁荣。/p

物价虽有小幅上涨,李自成并不担心,现在西宁的工薪阶层,包括官员的俸禄,维持家庭生计,应该没有问题。/p

在经济高展的同时,物价上涨是必然的,只要幅度不大,都是正常现象,除非粮食、肉类、食盐、布料等生活必需品涨价过快,才会考虑给官员们增加俸禄。/p

李自成担心的倒是百姓的储蓄心里,他们一旦认同了纸币,就会将纸币当做银钱一般,放在家中储存起来,容易遭贼不说,主要是制约了市场的流通。/p

让百姓将纸币存入银行,唯一的办法,便是利息,但现在的华夏银行西宁分行,并没有建立良性的循环机制,如果百姓在银行存钱,而银行却无法将存款借贷出去,又何来利率差?/p

银行白白贴息,绝对不是长久之计!/p

有贷有存,才是银行的生存之道,也是工商业扩大规模的必经之路。/p

然而,人的观念,如同“教育”一般,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改变,距离“借鸡生蛋”的时代,还是相当久远……/p

陈秋蝶哪里体会到李自成的这般心思,每到一处商铺,都是瞪大双眼急不可耐的样子,恨不得把整个商铺都买回去。/p

李自成暗暗笑,但好不容易带她们逛一次市坊,如果空手而归,实在说不过去,便照着她们的意思,给每人买了一匹绢布,外加一件蜀绣做夏装。/p

三女这才欢天喜地,走到街角,趁着没人,抢着给李自成献上香吻,连穆思蓉也是不甘落后。/p

李自成享受着齐人之乐,不过,这毕竟是大街上,让人看见了可不好,孙梦洁她们都是教员,万一哪个逃学的学子从墙角钻出来……这不是误导未成年人吗?/p

幸好今日是乔装出来的……/p

李自成带着三女急急回家,再要逛街,不是出西洋景,就是要白白浪费钱财了,也许既浪费钱财,有让人免费看西洋景!/p

李自成又在西宁呆了两日,去了一趟华夏银行西宁分行,又召见了西宁知府陈大虎,让他密切关注西宁的物价,方在三女泪眼婆娑中离开西宁。/p

回到兰州,已经是四月份了,第一件事,便是给兰州府及各县传讯,征召七八百壮丁,最好是光棍,如果他们愿意去海南府入户,每人不仅能得到当地的牛羊、财物,还会有一个年轻的婆娘。/p

海南府在哪,百姓根本不知道,甚至都未曾听说过,不过,听说有财物、牛羊,还有婆娘,一些家贫娶不起婆娘的鳏夫,就动了心思。/p

牛羊、财物、婆娘……这些似乎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难道是祖坟冒烟了?/p

从分土地的事件中,百姓们就知道,天命都督府的官员,一向言而有信,既然官府出面广为宣传,事情应该是真的了。/p

越来越多的百姓聚集在兰州府衙门前,一边排队登记,一边询问着讯息的真实性。/p

负责登记的官员顿时将他们一顿臭骂:“如果不真实,官府怎会在此登记人手?蠢材,活该找不到老婆……”/p

这些百姓被骂,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喜滋滋的,只要有了财物、婆娘,就是被骂上十顿,又有何妨?/p

实在是天上掉下馅饼了……/p

来兰州府登记的百姓中,大部分都是打了半辈子光棍、尚不识女人滋味的中年人,也有一些父母含泪陪着自己的儿子前来登记。/p

最多的却是来自陕西的流民,他们已经抛家别土,也就不再关心海南府的所在,再说,在流亡的途中,财物损失一空,虽然天命都督府分了耕地,要想过上富足的生活,再娶妻生子,还不知道等到虎年马月!/p

李自成亲自把关,从登记的百姓中,挑选出八百壮丁,壮年无妻、家境赤贫的人,获得了优先的机会,这些人离开之后,恐怕终生再无返回兰州的机会了,所以,是家中独子的,除非要求特别强烈,又经过爹娘


状态提示:第581章 天上掉下馅饼--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