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大宋好官人>第七百三十一章:进入七月

银行,是释放资本这头怪兽的阀门。

张正书把这道阀门打开了,把怪兽放出来了,肆虐天下之后,赵家皇室肯定要找一个人来背黑锅的。

嗯,就算赵煦在明年挂了,换了个皇帝上台。比如赵佶,那张正书没话可说,只能自认倒霉。但如果历史改变了,赵煦爱惜身子,没有旦旦而伐,成功延寿几载,直到资本这头怪兽已经彻底改变了大宋,赵煦就会琢磨了。

其实不用赵煦琢磨,大宋境内不乏有识之士,只不过他们被眼界所限,看不到张正书那么远而已。一旦他们回过神来,自然明白银行是罪魁祸首。那时候,银行已经深入百姓生活方方面面,支撑起大宋的经济,已经无法可以取代了。

那怎么办?还是需要有一个替罪羊啊?

好吧,张正书就是这个替罪羊。宰了张正书这只肥羊,立马可以使得国库多一笔横财。

这个逻辑是不是很搞笑?

但这就是大宋,这就是人治。

皇帝一言而兴,一言而灭。普通百姓也好,甚至臣子也罢,基本权利都无法保证。但这,也正是人治的真实面目。只不过之前一向温文尔雅,没有撕破表面披着的外衣罢了。

有时候人的烦恼,就是看得太清楚。张正书倒是挺羡慕曾瑾菡的,最起码她的聪明才智能用在正确的地方。

“姝儿,如有一天,你我不得不避居海外,你会不开心吗?”

张正书突然问道,看似无心随意的一问,其实背后隐藏着张正书的试探。

“那正好啊,郎君说天下之大,我早就想去看看了!”曾瑾菡也随口这么一答。

张正书笑了:“天下确实很大,但危险的地方也不少。不过啊,如果我能把火炮造出来,倒是可以带你去欧罗巴看看了……”

“火炮?”曾瑾菡有点奇怪,“是武器么?”

“嗯嗯……”张正书也没有隐瞒,“没有强大的武力,在异国他乡是很危险的。不过啊,时机未到,怕是要等个三五年,甚至上十年都有可能……”

“我相信郎君!”

“嗯!”

……

时间飞逝,很快进入了七月。

开封府的七月,热得不行。可黄河流域,却时不时来一场大雨,等同是在下开水。内黄口决口处,已经渐渐退去了洪水。可黄河的水位,一直都维持在比较高的地步,这都要归功于黄河流域的大雨不断,径流量比往年大了一倍不止。

不过这样也好,总算是能体现出张正书治水的功劳了。

随着报纸的宣传,再加上六月底两季稻已经成熟了,一路沿着汴河进入了黄河各个支流,然后迅速平息了关于粮食短缺的谣言。

甚至,张正书还惊讶的发现,随着两季稻的传入,他不仅没有亏钱,甚至还赚钱了!

没办法,这漕粮本身就是大有油水的。要不然那些转运使为什么能赚得盆满钵满?就是这样上下其手,导致汴梁城的官仓都严重亏空了。

可张正书这么一插手,得,油水没了。可是宋朝的官仓呢?却因此填满了一半。像什么广济仓、广盈仓、富国仓、万盈仓、永丰仓……之类的官仓,再现了民夫扛米来往不绝的景象。顺城仓桥上,还因此用上了滑轮组起吊粮食。这样的景象,倒有点像后世的河港了。

可惜的是,汴河再宽敞,这临时港口还是太小,搬运的效率还是低了点。不过嘛,现在两季稻还没有大量铺开。就算是张正书在江南的布局,也不过是数千亩田地罢了。这些田地虽然都算是良田,种的也是优选的占城稻,收成也是不错的,可基数还是太小了点。

不过嘛,即便是如,再加上自家田地的出产,居然赚回了几千贯,填平了亏空不说,还略微有盈余。

要知道,这还是官仓以“市场价”斗米一百二十文钱收去的粮食价格!

得知了这个消息,张正书就知道两季稻必然会在大宋掀起一阵粮食改革。

没办法啊,你那一季稻再高产,能比两季稻还高产?

两季稻的推广,不仅仅是粮食产量的提升,更是耕种方式翻天


状态提示:第七百三十一章:进入七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