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三国志之大白天下>第一百零三章 蔡邕筹谋
蔡邕的衣袖,蔡邕这才清醒了过来。见众人皆望向自已,忙拱手一圈致歉,说道:“老朽方才听闻此疏之后,只觉心中混乱不已,与老朽毕生所学大相违背,这……不知列位大德是如何作想的?”

何进轻敲额头,揉了揉眉心后,说道:“此疏自昨日时起,诸位名儒大德便聚于本府商讨。各人各持已见,议论纷纷。到今日时,共有三种解见,正要请伯喈先生附议一方,或提出不同的解见来。”

蔡邕拱手道:“愿闻其详。”

何进说道:“以孔文举、郑公业、张子云、陈孔璋等人之见解,何天明妄议天意,诽谤儒者宗,为大逆不道之奸邪小人,当禀明陛下速斩之,以正天下视听。以袁本初、何伯求、逢元图之见解,无论此疏是否真假,都需以妄议天意之罪将之流放边塞,待朝中奸邪尽去,再议何天明之疏的真伪。以卢子干、曹孟德、荀公达等人之见解,当召何天明至大将军府问对,如若问对确实,当支持何天明之疏,使之通传天下,让大汉日后少得灾异之害也。”

蔡邕问道:“不知此三种见解何种为多?”

何进说道:“自然是以孔文举等人之见解为多,几乎超过一半。袁本初等人之见解也有三十人左右,卢子干等人之见解只有不足十人。”

蔡邕深默许久,思来想去也没有与何白开脱之法。自已已流浪江湖十二载,在雒阳城所得名望皆早年所得,如今只怕早被孔文举、郑公业、张子云、陈孔璋、袁本初、何伯求、逢元图等辈所超越。而且自已与何进关系不密,难以影响到何进什么。何进询问自已的意见,更多的只怕是下好决议之后的随意之举吧。看来此事需何白自解方可。

蔡邕拱手劝道:“有请大将军更衣。”

何进一怔,蔡邕请自已更衣?这是有另一种不同见解,却不能在大众广庭之下说出,却叫自已更衣私密道出了。何进向来礼贤下士,像蔡邕这等文名满天下之辈自然要好生的敬着。虽然心中的决议已下,但临了听听不同的见解也行。

何进于是笑容满面的拱手告罪,起身朝后而去。蔡邕也起身大礼向众人告罪,尾随何进而去。在场的众人见了,不由开始议论纷纷起来,怎得蔡邕如此的奇怪,有何见解不能当场说出,却要与何进私密的说出。众人到底尊敬蔡邕是一代名儒,又素自他的为人,不然的话,定会怀疑其是喜欢背后私议的小人。

蔡邕于侧室快步追上了何进,拱手问道:“不知大将军是否已有决断?”

何进点点头叹道:“吾身为国家的大将军,自然希望何天明所疏真实持朝政,吾虽贵为大将军,亦时常遭其掣肘,自然想以袁本初等人之见,将此事暂时压制后议。然而孔文举等辈,恐惧何天明之疏会动摇儒学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故而一力要求速诛何天明,以敬效尤。即使是三公与朝中百官,也大多有诛杀何天明之心,我不得不有所决议了。”

蔡邕心中不由警醒不已,不想在先秦之时儒学与百家竞相争鸣,互补长短之境地。区区数百年的独尊儒术,儒学竟就达到了如此不容他物的地步。此是儒学之善焉?天下读书人之善焉?

蔡邕拜道:“大将军,其实昨日晚间,老朽曾肯邀何天明前往陋居一谈。通过数个时辰的问答,老朽深为何天明之才学所折服。其人才华之广博,虽天文术数、山川地理、人文历史、动植生物、矿匠工学,兵书战策、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虽失之精深,但所言必有中地,令人省思,而决无虚妄之言。还请大将军详察。”

何进不由大感惊讶,问道:“世间还有能令伯喈先生折服之大才?”

“然也。”蔡邕肯定的说道:“其人只是不通儒术,只略懂黄老之术,而其所知的学识几乎涵盖了先秦时的诸子百家之精要,并已将之整合成为自已所独特的学术理论。其人目前尚且年青,加以时日,未必不能成就先秦诸子百家那般的圣贤之士。”

何进惊愕良久,最终依然吱唔的说道:“可我亦是儒学子弟,怎能……再说众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三章 蔡邕筹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