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吕氏皇朝>第十六章 雅乐 论事
无骨的小手,很想对自己说:“我不是萝莉控,我不是怪叔叔!”可是看着蔡琰害羞的样子,我心中叹道:萝莉控就萝莉控吧,怪叔叔就怪叔叔吧。反正我现在也才十二岁,等能结婚的时候,小琰儿也该成熟了吧。

我低下头,低声在蔡琰的耳边说:“琰妹妹,我能叫你琰儿么?”

蔡琰通红的小脸,断断续续的说:“自是…自是…可以…”饶是我平时耳聪目明,亦是差点没听见她说话。

“小琰儿。”我在蔡琰耳朵边轻声喊道,闻着蔡琰身上的香味,看着她晶莹洁白的耳垂,忍不住舔了一下。

“呀!”蔡琰脸更红了,头都快低到桌子下面去了。

“咳!”蔡邕可能是实在看不过我调戏他女儿了,咳嗽了一声,和我老爹说起了朝廷现状,我赶紧坐好,作恭顺状。而手却在桌子下面,继续拉着蔡琰的小手。

“自建宁二年,皇上下诏将党人赦归乡里,禁锢终身,不得做官,至十月,党事狱又起,党人妻、子徙边,附从者锢及五属。”蔡邕叹道:“已经七年了,若不是有丁原丁刺史照顾,可能我都去了吧,一路走来,看见羌人、突厥人又蠢蠢欲动。哎,这大汉如何好的了啊!”

“伯皆兄!”老爹道:“若是皇帝英明,努力变革,大汉未免没有回天之力,若是皇帝昏庸,你我就是忧心致死又有何用?现今宦官弄权,外戚当政。那何进不过一杀猪卖肉之徒,如何懂得朝政,圣上却委之以大将军,听说现在猪肉之所以进入达官贵人的餐桌,就因为大将军之故!”

“扑哧!”蔡邕笑道:“吕兄嘴巴未免太过恶毒,那是别人讨好大将军所为,又不是大将军有意为之。”

“至少,大将军没有制止吧。要知道民生艰难,大将军不知抚民,若民不聊生,则天下变矣!”老爹说道。

“应该不至于如此吧!”蔡邕道:“大汉民风淳朴,前些时日,还有太平道大贤良师在各处赠医施药,开设粥棚以馈百姓呢!”

“这太平道是不是在大汉很多地方都有?”我急忙问道:“蔡师,现在离甲子年还有多久?”

“这太平道在大汉十三州的七八州都有吧!”蔡邕想想道:“还有七八年吧!”

我算算我的年龄,心道:甲子年就是184年,还七八年就是说,黄巾起义还七八年就要发生了,不行我要想办法练出只精兵,保护爹娘,不然麻烦就大了。

“如此大汉就危险了!”我说道:“太平道起事,必在甲子年!”

蔡邕和老爹大惊,就连小蔡琰都忘记了害羞而抬头看着我。蔡邕沉声问道:“此话怎讲?”

“敢问老师,如今大汉情势如何?”我向蔡邕问道。

“民不聊生,有大乱之兆!”蔡邕回答道。看的出蔡邕是个明白人,可惜他死的太不明不白了。

“若此情形保持七八年不变,或是更加恶化,老师可能保证,天下无人造反?”我又问道。

蔡邕沉吟道:“不能,即便是盛世亦是不能,况乎现在?”

“眼下太平道在大汉十三州赠医施药,设棚施粥,直至七八年后,其民心高乎?其民望甚乎?”我缓缓的问道:“若大贤良师在那时振臂一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大汉十三州百姓竞相景从,汉室可得存乎?”

“哐当”蔡邕手上的铜爵掉在地上,两眼直勾勾的盯着我,颤抖的说道:“大汉…大汉没救了么?”

我说:“不然!若是现在皇帝开始收拾河山,还是来的及的。不过需要削掉世家的权利,收回兼并的土地,此乃根治之策,非雄才大略之主或选贤任能之主不能为之。再就是取缔太平道,由国家来收拾人心,此是治标不治本之策。”

蔡邕苦笑着摇摇头,他明白,虽然我说的容易,可是哪一件都不是容易办的。而刘宏这个汉灵帝,根本就是个商人皇帝,只要是赚钱的事,他都会去做。要他掏钱去邀买民心,那是不可能的。现如今,汉庭连官位都明码标价了,还能指望我们的那个荒唐皇帝能有什么作为?


状态提示:第十六章 雅乐 论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